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的这位将领以仁义治军,一生却能百战百胜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孙子兵法》云:【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换句话说,廉洁自律、仁义爱民对将领而言,甚至从来都不一定是可称道的优点,反而会成为被对手利用的致命伤。

  这是因为战争是反人性的,一个将领若是太顾忌麾下士兵的性命,战争所在地百姓的死活,因此被敌人利用了他的“爱民可烦”,而贻误宝贵战机的话,那他便是对自己所在国家或势力的不负责任。

  所以说,慈不掌兵,兵不厌诈,以天下苍生为棋局,以麾下将士为棋子,冷酷地只将他们都当做沙盘上的标识和数字,几乎是任何一个古代合格将领的本能。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中国古代还真有一位“以慈掌兵”的仁义名将,一生身经百战,攻灭许多割据政权,战胜无数强劲敌手,从白山黑水到汉水之滨,打下万里疆土,令自己国家成为天下第一强国,也是历史少有的常胜将军。他就是两晋十六国时期燕国的名将慕容恪。(没错,就是著名小说《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父子一心要光复的那个大燕国。)

  燕太宰,太原王:慕容恪

  慕容恪是史上罕有的主要以自身人格魅力,而非严明军纪和法度来治军的军事家。

  他的治军风格,是只关注战略大局,不因小事劳师动众,并不崇尚军法威严,而以个人恩德信义施惠于属下将士。甚至当军士违背军法时,他总是私下秘密把人放走,而另外捕杀盗贼首级冒充,以此号令全军。

  然而就是这种放羊式管理,慕容恪非但没有如风格类似的西汉名将李广那样屡战屡败,反而因为他的军队看似阵营不整,却防御甚严,一生战斗层面或有小挫,战役层面百战不败。

  【恪为将不尚威严,专以恩信御物,务于大略,不以小令劳众。军士有犯法,密纵舍之,捕斩贼首以令军。营内不整似可犯,而防御甚严,终无丧败。】——《晋书·慕容恪载记》

  此外,慕容恪更在围攻广固之战、野王之战和洛阳之战中,都因为爱惜麾下士卒生命,因此面对困守坚城的敌人,屡次围而不攻,哪怕因此耗时长久,也在所不惜。

  他生平百战克捷,俘虏敌将后,也多以德望感化之,哪怕是屡降屡叛的顽敌也不在意;对实在感化不能的敌将,而不得不杀之的,还会因此心中抑郁不乐。

  而且他每逢出兵,都务求少伤士卒,兵不血刃,主张“修文德以服远人”“不宜以兵戈取”,论其生平言行,一点也不像一个胡族百战名将,反而更似一个汉人饱学儒生。

  这是因为慕容氏虽然源出东胡鲜卑,然而经过慕容恪祖父慕容廆、父亲慕容皝两代在辽东的数十年时间经营,大量任用汉官,招揽汉民,到慕容恪成年时,汉化程度已经极深。

  他们自称是三皇五帝中排名第三的高辛氏帝喾的后裔。而帝喾姓姬,名俊,是轩辕黄帝的曾孙。其后代世居北国,远离中原,因而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是以取姓氏为“慕容”。

  慕容恪取字“玄恭”,玄者,天玄地黄之玄,临沅湘之玄渊兮之玄;恭者,君子敬而无失恭而有礼之恭,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之恭;这位”慕容玄恭“也确是人如其名,饱读经史典籍,沉溺于先进汉人文化,严格以汉人士大夫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的汉化贵族。史称其“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罢朝归第,则尽心色养,手不释卷”,是以当时后世,皆有圣贤之名。

  公元338年,棘城之战,17岁的慕容恪率两千骑兵击溃后赵皇帝石虎亲率的数十万大军,顺势斩首三万余级。

  同年,密云山之战,慕容恪又率七千骑兵伏击赵国大将麻秋率领的三万赵军,将之尽数全歼,顺势以兵威将鲜卑段氏部落一举收服。

  公元341年,20岁的慕容恪与其父燕王慕容皝率军四万东征高句丽,另两位燕国名将,其叔慕容翰和其弟慕容垂为大军先锋,一路所向披靡,杀进高句丽国都丸都城,高句丽国王高钊单骑出逃。

  燕军挖掘高句丽王陵,将高句丽前任国王高利的棺木掘出,然后一把火把高句丽王宫烧毁,拆除丸都城墙,俘虏了高钊的母亲和妻子也就是高句丽的王后和太后,带着大量王室珍宝,以及五万多高句丽人,满载而归。

  高句丽王高钊无奈之下只好向燕国称臣,又从所剩领土搜刮了大量珍宝奉上,燕国这才将他父亲的棺木连同尸首送还。慕容恪受命镇守辽东,又顺势拿下了高句丽重镇南苏城,吓破了胆的高句丽人再不敢向西觊觎。

  公元344年,23岁的慕容恪与其弟慕容垂分路并进,攻灭鲜卑宇文部;

  公元346年,25岁的慕容恪统帅一万七千骑兵,奔袭扶余国。他督帅诸军,亲冒矢石,所向披靡,大获全胜,扶余国王和五万多扶余军民都成了俘虏。

  慕容氏燕国也达成了制霸东北亚的成就,彻底扫除后顾之忧,为接下来的中原逐鹿打下坚实基础。

  此时的慕容恪,已经是攻必取、战必胜的大燕军神,在国内声望隆高,被他的兄长、继任燕王慕容儁当做军政上最得力的辅弼。

  慕容恪少年成名的棘城之战,数十万赵军被其两千骑袭击而至崩溃。仅有汉人大将冉闵治军有方,三万人马一军独全,在赵军中鹤立鸡群。从此冉闵得到石虎重用,屡屡出征克捷,逐步掌握了后赵军权,日后方能灭赵屠胡,建魏称帝。两位名将同时一举成名,登场历史舞台,未来成为宿敌亦是命中注定。

  公元352年,三十一岁的慕容恪率军南下,进攻冉魏,与冉闵对决于廉台。笔者此前曾有专文详述此战:

  燕魏廉台之战:公元四世纪。最强勇将与最强智将的巅峰对决

  是役冉闵展现了不亚于西楚霸王项羽的神勇,单人击斩三百余敌的表现,和项羽乌江之战的绝唱一样,是冷兵器史上仅有的两例。而慕容恪也沿袭了兵仙韩信当年在垓下之战的策略,并创造性发明了“连环马”战术,在中军退却后、两翼包抄夹攻将冉闵军全歼。

  冉魏皇帝:冉闵

  此战慕容恪以数万骑兵对决冉闵的万余步卒,初战十战十败,之后靠兵力优势和骑兵优势方才获胜,似乎略失名将水准,有胜之不武之嫌。

  但可对比韩信垓下之战,是以三十万汉军和十万楚军决战,身后还有三十万刘邦军支援,一样被项羽打得中军败退,也是靠两翼夹击、兵力极大优势才反败于胜;之后韩信以六十万大军围攻所剩不到十万、且兵少食尽的楚军残部,尚且被项羽成功突围,亦无损一代兵仙之威名。

  面对项羽、冉闵这等稀代猛将的决死一战,作为优秀智将,韩信和慕容恪的表现同样已算得上竭尽所能,无足苛责。

  廉台之战,慕容恪斩首七千,生擒魏帝冉闵,随后陆续讨平王午、吕护等军阀,统一河北。其兄慕容儁也正式脱离东晋,自立为燕国皇帝,慕容恪受封为太原王。

  公元356年,三十五岁的慕容恪挥军东进,攻打自称齐王的军阀段龛,野战获捷,破敌三万,段龛退守坚城广固。燕军诸将请求强攻,慕容恪却为了爱护麾下士卒性命,宁可持久围困,所谓「龛兵尚众,未有离心,尽锐攻之,杀吾士卒必多矣,自有事中原,兵不暂息,吾每念之,夜而忘寐,要在取之,不必求功之速」

  于是历时七个月之久,困到段龛军粮绝,被迫出城死战又遭惨败,只得投降。燕国自此平定山东。

  【恪围段龛于广固,诸将请亟攻之,恪曰:“龛兵尚众,未有离心,尽锐攻之,杀吾士卒必多矣,自有事中原,兵不暂息,吾每念之,夜而忘寐,要在取之,不必求功之速。”】

  公元360年,慕容恪三十九岁时,其兄慕容儁病死,慕容恪受命托孤,官居太宰(即首相)、兼领大司马。次年,此前降伏的军阀吕护起兵再叛,据守战略要地野王,连接东晋,欲袭取燕都邺城。

  慕容恪率军五万征讨,又拒绝了麾下将领的强攻建议,理由还是「何必遽残士卒之命而趣一时之利哉!」于是依旧重重围困,休养兵士,困到五个月后,吕护军断粮被迫出击,便一举将之击溃。

  【恪曰:"护老贼,经变多矣。观其为备之道,未易卒平。今圈之穷城,樵采路绝,内无蓄积,外无强援,不过十旬,其毙必矣,何必遽残士卒之命而趣一时之利哉!吾严浚围垒,休养将卒,以重官美货间而离之。事淹势穷,其衅易动;我则未劳,而寇已毙。此为兵不血刃,坐以制胜也。"】

  公元365年,慕容恪率军攻打洛阳,晋将沈劲孤军奋战,坚守不屈,城破后亦是神情自若。慕容恪大为赞赏,欲将他释放,被麾下将领坚决劝阻,才不情不愿地将之处斩,还军后仍感慨自己此举是“有愧于四海”,深自抑郁。

  【寻为恪所攻,城陷,被执,神气自若。恪奇而将宥之,其中军将军慕舆虔曰:“劲虽奇士,观其志度,终不为人用。今若赦之,必为后患。”遂遇害。恪还,从容言于慕容晞曰:“前平广固,不能济辟闾,今定洛阳而杀沈劲,实有愧于四海。”朝廷闻而嘉之,赠东阳太守。】——《晋书·沈劲传》

  慕容恪野战表现甚强,攻城战则因为他爱惜士卒的秉性,相对有所欠缺。如攻克广固耗时近一年,攻克野王耗时五个月,以众击寡攻克洛阳也耗时一个月。其用兵风格更多是操练精兵的正兵流,这是不及他弟弟慕容垂之处。

  毕竟慕容垂在巅峰对决中先后击败了东晋名将桓温和刘牢之,最后一战残兵出征,又令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望风而逃,其对手含金量明显更强一筹,晚年对西燕和北魏的谋战手段更已入兵家化境。

  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但慕容垂麾下的后燕军队,害民扰民的不良记录颇多,同为慕容氏一族的慕容冲麾下之西燕军队,更以残暴虐民著称。

  相反慕容恪治下的前燕军队,则堪称五胡十六国时代的王者之师,惜墨如金的史家用了“军令严明,秋豪不犯”这样的词来形容。

  燕帝慕容儁死前,正是因为对乱世中幼子难立心知肚明,不得已方欲传位慕容恪,慕容恪却坚决拒绝,表达忠于幼主之志,给了兄长一个意出望外的大惊喜。

  此后一直到慕容恪生命尽头,他都真正做到了为国家呕心沥血、对君主谨守臣节,因此生前身后,皆被朝野称誉为周公、诸葛亮一般的圣人。

  纵观列朝乱世,割据政权中不知兵不立军中恩信的孺子,能单靠血缘就坐稳皇位的,大约只有蜀汉后主刘禅和燕国皇帝慕容暐这两例了,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谨守臣节、既忠且能的摄政大臣。

  慕容恪摄行国政期间,选贤任能,博采众议,废除苛政,勤政爱民,深得燕国民众爱戴,而燕国在与东晋的长期拉锯战中节节胜利,将河南各地纳入版图,步入了其势力最鼎盛期。

  燕国实力最鼎盛时期

  用《晋书》的说法,此时的燕国是「席卷京洛,肆其蚁聚之徒;宰割黎元,纵其鲸吞之势。使江左疲于奔命,陷金墉而款河南,包铜城而临漠北,西秦劲卒顿函关而不进,东夏遗黎企邺宫而授首」,是以“当此之时也,凶威转炽”,是为当时天下第一强国,若非他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导致燕国由妇人孺子和庸臣乱政,逼得慕容垂这样的名将逃亡,则天下局面未必就是秦晋两分。

  数十年后,后燕复国战争,与军阀翟辽相争时,只因燕军统帅是慕容恪之子慕容楷,翟辽部众便纷纷奔走相告,称“太原王之子,就是我等父母”,归顺者络绎不绝,成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例。

  唐、宋两朝朝廷一致肯定慕容恪,甚至破例将慕容恪这样一个胡族政权的亲王,放到华夏王朝的武庙中祭祀,让他成为唐之武庙64将、宋之武庙72将之一,和众多华夏王朝名将同享官方祭典。确是因为慕容恪其人的生平操守和人格魅力,在当时五胡政权如出污泥之白莲的缘故。

  就连一生矢志抗清毫不妥协,终生不肯剃发的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论史时极其痛恨胡人,连对以汉化典范著称的前秦天王苻坚和北魏孝文帝元宏,也大肆抨击其虚伪与沐猴而冠,(虽然他老人家更多是借题发挥,讥刺清康熙帝玄烨),但唯独提及慕容恪亦颇为赞赏与肯定,称赞他是五胡部族唯一的君子,所谓“夷中之铮铮者”。

  【五胡旋起旋灭,殚中原之民于兵刃,其能有人之心而因以自全者,唯慕容恪乎!】【恻悱之言,自其中发,功成而人免于死,恪可不谓夷中之铮铮者乎!】——王夫之《读通鉴论》

  在武夫以百姓为鱼肉逐鹿争锋,智士以诈变为本能成就功名的割据乱世,也从来不乏一些身体力行圣贤先哲修身治国之道、息息心念黎民苍生哀苦的仁人君子。

  他们品行高洁,襟怀坦荡,纵然是决然投入到乱世污浊中,也尽己所能地安定一方,纵然是功败垂成,在史册留下千秋憾恨,至少也做到了问心无愧,慕容恪就是这样的人啊。

  慕容恪后世子孙名将辈出。他的七世孙慕容绍宗为东魏名将,曾于涡阳之战大败混世魔王侯景,收取河南,以此功绩和慕容恪一起入祀了唐朝武庙64将。

  八世孙慕容三藏为北齐、隋朝名将,征讨岭南,平定叛乱,牧守一方,屡建战功。

  宋朝初年,又有后裔子孙慕容延钊为北宋开国大将,封禁军最高统帅,领大军攻灭荆南、湖南两个割据政权,死后追封为河南王。宋太祖赵匡胤一生称慕容延钊为兄长,对他极为信任,其子孙多有出任刺史、将领者。

  这亦可算是慕容恪生前厚德载物,留给子孙后裔的福报了,不愧其劲敌前秦丞相王猛在他墓前祭祀时,比诸春秋时期圣贤——郑国名相子产,“古之遗爱”之誉。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