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此人为宋朝开国名将,可是却被演义小说描述成害死杨令公的凶手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在演义及影视剧作品中,导致北宋名将杨继业(即杨令公)殉国的元凶,长期以来被认定为是“军神”潘美(即潘仁美),但实际上却跟史实谬以千里。其实在历史上真正坑害杨继业之人,是当时的监军王侁,话句话说,是潘美做了王侁陷害杨继业的“背锅侠”。那么,这个王侁究竟是怎么一个人?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王朴是周世宗柴荣的心腹谋士,建功极多

  王侁是后周名臣王朴之子。王朴因向周世宗柴荣献《平边策》,首先提出“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攻伐方略,并有规划开封、修订历法、考证雅乐的功劳,所以深受柴荣的器重,官至枢密使。王朴对柴荣的作用,就好比诸葛亮对刘备那样重要。只是此人性格刚强、锋芒毕露,经常在大庭广众、谈论议事之际,与同僚激烈争论、坚持己见,从不给对方留面子,所以尽管有大才,却并不受时人尊敬。

  朴性敏锐,然伤于太刚,每稠人广座之中,正色高谈,无敢触其锋者,故时人虽服其机变而无恭懿之誉。见《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八·(周书)列传八》。

  王侁在性格上颇肖其父王朴,同样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正史对他的评价是“侁性刚愎”(见《宋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王侁因为是功臣之子的缘故,在后周出任东头供奉官,在北宋历官蔚州刺史及云、应州兵马都监,被安置在北方边境防御北汉和辽国。王侁跟杨业本无宿怨,他们之间的冲突发生在宋太宗雍熙北伐期间(986年)。

  雍熙北伐示意图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命曹彬、米信、潘美兵分三路伐辽,时任云州观察使的杨业(即杨继业)正是西路军的副统帅,跟随潘美一起出雁门关作战。伐辽大军起初连战连捷,收复许多失地,但随着米信在新城会战中的失利及曹彬在岐沟关的惨败,形势急转直下,改为辽军乘胜南下。宋太宗闻讯后急命撤军,并命潘美、杨业护送归顺的百姓内迁。

  面对汹汹而至的敌军,杨业建议避免与辽军正面作战,只需分兵应州以诱辽军主力,再以千名强弩手扼守石竭谷口,以骑兵在中路支援,便可以完成撤军任务。主帅潘美认可杨业的建议,但偏偏监军王侁却站出来反对。王侁出于文官对武将天生的鄙视,竟讥讽杨业畏惧怯懦,称若是有胆量,只需出雁门关与敌军交战。

  王侁对杨继业冷嘲热讽,逼迫他出兵迎敌

  杨业认为王侁的建议太过凶险,注定会白白葬送士兵的性命,没有任何意义。王侁见杨业依然不肯迎敌,便进一步给他“捅刀子”,竟然以质问的口气对他说:“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杨业素以秉性刚烈著称,如今被王侁一顿冷嘲热讽,心中很是愤慨,于是向潘美请兵出战,并得到允许。

  杨业启程前与潘美、王侁约定,自己率军出战,对方则要安置伏兵于陈家谷口来接应、支援他,以防止自己因寡不敌众而覆没,潘美、王侁都表示同意。实际上,大军确实在陈家谷口安置了伏兵,并一直等待杨业的到来,只不过时间过去很久,依然见不到杨业的身影。此时,王侁便以敌军已溃败逃走为由,怂恿潘美离开谷口前行。潘美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听从王侁的建议。

  杨业兵败陈家谷,最终绝食而死

  所以令杨业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率领残军好不容易赶到陈家谷时,竟发现此地空空荡荡,根本没有一兵一卒来支援他。杨业悲愤异常,自知再无生还的可能,于是率领残兵与敌军交战,最终力屈被俘。辽军俘虏杨业后,对他百般劝降均遭拒绝,不久杨业绝食而死。由此可见,真正害死杨老令公之人是监军王侁,而不是主帅潘美,后者顶多算一个稀里糊涂的“从犯”。

  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见《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

  在演绎中,潘美成了谋害杨继业的“背锅侠”

  杨业壮烈殉国后,宋太宗悲愤异常,下令追赠他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而对于“谋害”杨业之人则处罚不等,其中主帅潘美被降职三级,监军王侁、护军刘文裕均被罢官流放。王侁后来获得大赦,出任均州团练副使,淳化五年被召回京师,不久便病死家中,结束自己荒诞、可鄙的一生。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