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密友徐庶、石广元、孟公威均投靠曹操,为什么诸葛亮偏偏选择刘备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41分类:历史

  诸葛亮十多岁的时候,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了荆州躲避战乱,可以说,诸葛亮的中学时代是在荆州的学堂中度过的,也正是在学堂中,诸葛亮拜师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有了一群同门师兄弟。这其中,有徐庶崔州平等四人和诸葛亮颇为交好,并称为“诸葛四友”。

  估计小伙伴们对徐庶比较了解,而对其它三人并不熟悉。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着重描写了的,他化名为单福帮助刘备打败曹军,可不料母亲被曹操抓走,徐庶只好去了曹营,但他之后不为曹操谋一策,“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就是这么来的。

  而其它三人,在《三国演义》中仅仅是出场了一下。比如崔州平,是在刘备一顾茅庐的时候出现的,刘备把他错认成了诸葛亮,和他交谈了一会,刘备想请他出山,崔州平拒绝了。而石广元和孟公威是在刘备二顾茅庐的时候遇见的,刘备也看上了他俩,但他俩以一介村夫为由拒绝了刘备。

  那这些都是真的吗,历史上也是如此?显然,这些均有虚构的成分。

  先来说说徐庶吧

  对于徐庶,小伙伴们估计都有两大误解。

  徐庶是在什么时候投靠曹操的?徐庶真的一言不发?

  演义上是刘备请孔明出山之前离开的,而历史上其实是在长坂坡之战,刘备落荒而逃之际,徐庶投靠了曹操。当然,原因是逃难过程中,徐庶的母亲被抓了,徐庶的孝顺是毋庸置疑的。故推断徐庶和诸葛亮还曾是同事关系,徐庶比诸葛亮出仕更早。

  据《魏略》记载:至黄初中,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就是说曹丕时期,徐庶被任命过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官职,这也是个挺大的官了,徐庶到了曹操那儿,料想多多少少是出了一些力的。

  再来说说石广元

  姓名石韬,字广元,颍川郡人,荆州沦陷后,也去投靠了曹操。后来官至郡守、典农校尉,可见他也为曹魏效力了。

  那孟公威呢?

  姓名孟建,字公威,老家是汝南郡的。孟建曾和诸葛亮交谈说他想北归仕官,后来也确实在曹魏那边做官了。

  《三国志·温恢传》记载: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就是说孟建做过凉州刺史,治理得很好,后来升官到了征东将军。

  还有一个崔州平

  据《后汉书》记载,崔州平即崔钧,是东汉末年太尉崔烈的第二个儿子,因为父亲买官一事和父亲闹僵。自己曾官至西河郡太守,因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役,导致父亲崔烈被董卓害死,之后崔州平便到了荆州游历,其后有无再出仕不详。

  故崔州平至少是和刘备差不多年纪的,和诸葛亮算是忘年之交啦。他很可能是看破官场沉浮,决心做个隐士吧。

  那就有意思了,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均投靠了曹操,偏偏诸葛亮选择了刘备,这会是什么原因呢?

  猜测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地理问题,落叶归根。徐庶和石广元是颍川郡人,孟公威是汝南郡人,三人均有归去仕官的想法。可诸葛亮还是三国徐州人呢,怎么不回去呢?因为诸葛亮早年就没有父亲,是全家搬到荆州的,后来叔父也去世了,他在荆州也习惯了,没必要再回去了。

  据《魏略》记载: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意思就是说,孟公威曾和诸葛亮交谈过各自想法,诸葛亮说:“读书人要遨游四方,不一定非要回故乡呀。”

  其二,志向不同。

  根据《隆中对》记载:(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再根据《魏略》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志向是想像管仲、乐毅那样,成为股肱之臣。而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并没有那么傲。诸葛亮对三位好友的评价是他们可以做刺史或郡守,也确实预估准确。诸葛亮知道刘备的发展空间大,还具有挑战。

  还可能是因为曹操和刘备两位君主的个人魅力不同吧,曹操已经占据大半天下,刘备还是贫穷落魄的刘皇叔。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主公?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