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宁可耗费大量民力物力修建长城,也不去出兵攻打匈奴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众所周知,匈奴帝国是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约在前209年至460年,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大帝国,一度纵横驰骋,四处劫掠,成为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一支可怕的破坏力量。
而在公元前221年的中国,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传来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匈奴军队杀人放火,抢劫牲畜财物,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这时,秦国刚刚统一,人心思定,军民厌战。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
面对匈奴的挑衅,秦始皇选择了蒙恬领兵出征。这里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贾谊也曾形容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然而,胜利的秦军后来得到的命令却不是继续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三十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形成了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去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这么做是劳民伤财,本末倒置吗?
让我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算一笔经济账吧。
首先,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大数量的骑兵。
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这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还要送他们到北方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
众所周知,汉武帝雄才大略,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劳民伤财,还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落,明朝的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苦战多年,把蒙古各部赶得四处奔逃,但仗打到最后,最先吃不消的却是明朝。
由此可以想象,在秦始皇那会,当时中国的经济底子还远不如汉武帝和明成祖的时期,若是任由蒙恬如汉武帝和明成祖那般深入匈奴腹地去远征匈奴的话,恐怕秦始皇草创的统一王朝还等不到秦二世上位就被毁了。
而反观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简直是轻而易举,收益惊人。可谓是成本低,收益高,那么匈奴等游牧民族又怎么会不热爱劫掠战呢?
所以,秦始皇借鉴先秦时期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经验,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就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他们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
如此一来,防守的农耕民族可以从附近的农田获得粮食,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为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坚固的关隘,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秦始皇修长城,他的成本比收益是要大的,所以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秦始皇的后宫始终是一个迷,他为什么不立一位皇后?
- 11-30 秦始皇只是将吕不韦免职流放,他为何却选择服毒自杀?
- 11-29 北宋面对北方强大的辽国时,为何没有修建长城来防御?
- 11-29 每一个中原王朝都有修建长城,唐朝为何却没有重新修筑?
- 11-29 古代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但秦始皇为何却不愿意立皇后?
- 11-29 卫国为何没被秦始皇灭掉?只因战国时期卫国有哪些名人?
- 11-29 说起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王翦在秦始皇手下得善终?
- 11-29 王翦在灭楚之战时,为何要不停向秦始皇索要钱财?
- 11-29 王翦对秦国有着大功劳,他又是怎么消除秦始皇心中的疑虑?
- 11-29 荆轲被称为著名刺客,为何距离秦始皇这么近还是失败了?
- 11-28 胡亥是秦始皇嬴政的儿子,而秦二世的全名又是什么?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