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为什么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是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正一品的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成为清朝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

  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得功名利禄的重要渠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俗语并非完全出自老百姓对知识的敬畏,而是反映了民众对通过科举制获得崇高社会地位之人的艳羡。由于科举制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想在科举考试中舞弊者为数不少。清朝顺治与康熙年间均发生过重大的科举舞弊案,清朝中后期官场贪污腐化之风愈演愈烈,从而为科举舞弊提供了温床。

  轰动一时的“戊午科场案”起因于一个戏子。咸丰八年的顺天乡试,满族旗人平龄高中第七名。由于平龄曾经演戏,在古代戏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获得功名的读书人则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因此,一个戏子的高中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御史孟传金向咸丰帝检举此事,认为平龄的誊录试卷与考试试卷不符,可能存在作弊行为,请求进行审查和复试。咸丰帝下令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全庆、兵部尚书陈孚恩等调查。

  经调查,平龄的考试试卷草稿不全,所作的诗竟然还有错别字。咸丰帝要求勘察本次乡试的所有试卷,结果发现五十多人的试卷存在问题。载垣等查出此次科考高中的罗鸿绎通过同乡关系托请考官照顾,经过层层疏通说情,本次乡试的主考官柏葰最终将一位已经考中的考生替换成罗鸿绎。事后柏葰收受了罗鸿绎及下属“孝敬”的28两银子。柏葰此时刚任文渊阁大学士不久,道光帝与咸丰帝都对其非常倚重,咸丰帝对于如何处置柏葰颇伤脑筋。最终为了杀一儆百,整顿科场风纪,咸丰帝决定将柏葰处决。

  柏葰不仅是清朝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也是自隋朝实施科举制以来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除了柏葰以外,“戊午科场案”中另有4人被处决,因涉及该案而受到惩处的达91人。但“戊午科场案”的震慑力并不能长久,事后一段时间内科场风气暂时好转。但好景不长,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科场舞弊之风又开始大行其道。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