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真实的还是假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在中国古代的王朝中,明朝有一句很牛的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这句话如果认真分析起来,实在是一个最大的谎言。

  (明朝创始人朱元璋)

  所谓“天子守国门”,说了两个意思:一是指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靠近边界地区的北京。二是指明朝的皇帝,经常带着军队御驾亲征。

  这两件事,算不算“天子守国门”呢?

  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当然有想防范蒙古人反攻倒算的目的。毕竟那时候蒙古人被撵回漠北以后,一直不甘心。逮到机会就南下骚扰,甚至攻城拔寨。

  不过,这个并不是朱棣想迁都的根本原因。朱棣的根本原因是南京是朱允炆的地盘,夺了朱允炆皇位的朱棣,晚上连觉都睡不着。不迁到他的潜邸,朱棣怎么会放心呢。

  再说明朝皇帝御驾亲征。

  (朱棣北征)

  真正御驾亲征而且取得成效的,恐怕只有朱棣一个人。朱棣曾经五次亲率军队深入漠北,远征蒙古人。不但如此,朱棣还修缮万里长城,在边关设置了九边军镇。这些都是朱棣切实可行的措施。

  除了朱棣外,明武宗和明英宗也参与过御驾亲征。

  明武宗的情况很特别,《明史》记载他封自己为大将军,亲率数万大军,在漠北和蒙古人打了一仗,打死了十几个蒙古人,取得重大胜利。

  有人说,《明史》是带着调笑的口气来记录明武宗的,是清朝人对明朝皇帝的一种侮辱,里面把明武宗描写成了一个贪玩好耍的嬉皮士。

  但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书是相当严肃的,绝对不可能有调笑的成分。

  (明英宗亲征)

  还有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是明英宗。明英宗带50万人御驾亲征,最后还没打仗,就折腾败了,他自己也被蒙古人给俘虏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真正“天子守国门”的,只有朱棣一个人,而其他两个皇帝确实只是在瞎胡闹。

  比如明英宗御驾亲征。如果当时不是明英宗去,而是派大将去,毕竟大将是在战争中出生入死过的人,打仗可以非常机动灵活。而明英宗作为皇帝在部队中,别人都只能听他的,而他又专门听宦官王振的,而王振想的不是打仗,而是炫耀他如何受到皇帝的器重。如此一来,这仗还怎么打?

  也就是说,明英宗和明武宗御驾亲征,对战争不是正向的推动作用,而是反向的阻碍作用,所谓“天子守国门”,实在就算不上了。

  再说“君王死社稷”。这个当然说的就是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确实没有出逃,而是吊死在景山上。但是历史上,像崇祯皇帝这样没有出逃,而是采用自行了结的方式的亡国之君,实在太多了。比如商纣王最后就是自己点火把自己烧死了,后唐末帝李从珂,也是自己点火把自己烧死了。真正在大难临头时逃跑的皇帝,其实并不多。如果崇祯算“君王死社稷”的话,那么,那些皇帝也应该都算“君王死社稷”。为什么那些人都不算“君王死社稷”,只说崇祯皇帝一个人呢?

  (崇祯皇帝)

  再一点,崇祯皇帝自己吊死在景山上,死前身边只有一个小太监,其实也是崇祯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没有人带着他逃跑。要是有人带着他逃跑,说不定他也逃跑了。这和宋朝末年的情况完全相反。当时杨太后和宋恭帝决定与临安城共存亡,同时让江万载、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带着两个小王子逃跑,以图复国。那时候,有人为国而死,有人为复国而拼命,君臣同心,何其的悲壮感人。如果说“君王死社稷”,杨太后和宋恭帝这才叫“君王死社稷”。只不过后来元朝统治者并没有杀他们而已。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