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三国演义》中为何亡国只有这几个有天兆,到底透露了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三国中天下将亡时的这些征兆为何只有汉室江山独有,这到底透露了些什么?

  纵华夏之史,一本《三国演义》道尽了多少英雄的起落沉降!叹尽了辛勤创业者宵衣旰食,心机熬干;悲不过百万流民成蝼蚁,身与家只随王侯散;最可叹雄兵百万,灰飞魄散只在旦夕间;纵使万里倥偬踏尽,百般风流一人享,亦不离,淘尽英雄浪,成败转头空,王侯将相事皆付笑谈中!

  已是惯看秋月与春风,渔樵江渚酒一壶,东逝长江水,夕阳映青山,时已逾千年,过客功与过只在言谈间!

  多少人沉迷于《三国》扑朔迷离的征战权谋之间,多少人愿意回到那个灯火不宁,战火连绵的时代,愿意在那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只言片语亦或是自己的姓甚名谁!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非如此,《三国》乃是汉之延续,华夏上下千年,历百朝有余,定大一统格局者当非秦皇莫数,但各种基调的定立当归功于汉,这种论调从现在说的:“汉族、汉语、汉字、汉学”等等足以显现。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我的读者会对我的上面这段论调感到神位不解,各位莫慌。小作者从来不说无用之话,不谈与文章演进无意义之史!所谓铺叙陈叠就是要用扑朔迷离的方式为自己的读者呈现一个精彩而又不偏离与正题的作品,述说简短,承接其上,中国人上溯到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关于事物征兆的研究,以《周易》为例,爻卜为引,乾坤艮兑震离坎巽,各自拆兑组就世间因果循环。而三国中为何只有东汉将亡与蜀汉将亡时有异样的天兆,这是作者罗贯中有意为之还是另有他因?

  就在《三国演义》第一章中开宗明义就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定鼎全篇,于是乎便有了汉末分亡之兆,兆言如下: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坐,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到,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

  此兆之后便在一百零二回时诸葛六出祁山又有先兆,原文如下:

  焦周官居太史,颇晓天文。见孔明又欲出师,乃奏后主曰:“臣今职掌司天台,但有福祸,不可不奏;近有群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不祥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居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又成都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看完这两则发生时间间隔百年之久的天兆之事,在《三国演义》整部书中是绝无仅有,其所用之妙处:

  一者:呼应与古代封建天人合一之说,使得后来乱世有名正言顺之天兆,借天兆陈作者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说使这部小说更具天命所归之感;

  二者:说明无论是东汉政府还是蜀汉政府都是天朝正统,突显作者尊汉为正统的立说思想。

  谈及此可能很多人都会从无神论的方面去释读天兆一说,其实鄙人拙见冥冥之中安排早已有之,因果报应并非空穴来风!恶报来时必有前兆所在,劝君善待自己福报!莫要糟践!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