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如何在军事上帮助刘邦入关破秦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有一句大家熟知的话叫“兵不厌诈”,提倡的是行军打仗中要多利用蒙蔽、遮掩、制造虚假信息等欺骗手段,诱使敌方犯错误,从而使己方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
张良佐汉建功,一生遇到过很多场战斗,而他从战术层面替主帅出主意时,也始终不离一个“诈”字。
刘邦经南阳西入武关,遇到秦国守关大军。
张良对秦军主将进行了一番调查之后,为刘邦献计:一方面先派能说会道的人去见秦军主将,许以重利,约其共同灭秦;一方面在山上多树旗帜,虚张声势。
原来,张良通过摸底,已事先知道秦将出身商贩之家,性格上喜欢趋吉避凶,追逐利益。如今秦朝是奸臣当道,风雨飘摇,秦将孤军在外,处境堪忧,只要重利引诱,必然倒戈。
果不其然,刘邦使者还报,秦将同意投降。刘邦大喜,欲定关下之盟,但被张良阻止。
据张良判断,这种情况,只是秦将欲降,士卒尚不知情,贸然联兵西进是极其危险的,因为秦军战斗力未受任何损伤,其士卒一旦得知被主将出卖,后果可能很严重。倒不如趁秦军懈怠之机,一举破关。
网络配图
刘邦依计行事,秦军溃败,刘邦一路追击,与秦军再战于蓝田,大获全胜,很顺利地最先进入咸阳。
这一战中,张良用的是连环计。和谈是先着,搏战是后着;先着是虚,后着是实;先着开花,后着结果。先着明为和谈,其实并不以和谈为目的,而是要通过和谈手段向敌人“示弱”,让敌人放松警惕,为后着做好铺垫。后着“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打敌人了一个措手不及,的确是攻坚战中的上乘之作。
这一战中,张良的使诈与造势同样完美无瑕。人人都懂用诈,但巧妙各有不同。张良的诈,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之上,完全是因人而施。秦将的处境、身世、性格以及对地利与兵力的自负,张良了如指掌,对应施计,秦将不虞有他,自然入套。至于说造势,并不只是指在山上多张旗帜的那种造势,而是双方攻防形势的变化消长的造势。当时情况,秦军以逸待劳,扼守险要,占尽地利优势;刘邦率军攻关,虽说有得天时,但天时毕竟不如地利。如果秦军负险顽抗,刘军将损失惨重,如果再旷日持久,咸阳可能被别人捷足先得。权衡双方形势,要想速战速决又不造成太大损失,只有在“人和”方面造势做文章。张良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抛出“和谈”的饵。秦军只要一上钩,放松战备,人和尽失,“机”与“势”便都出现了。把握好这“机”与“势”,制敌破关,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进入楚汉相争阶段,张良也曾助刘邦多次使用诈术,蒙蔽项羽,争取主动,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项羽率联军进入关中后,会盟各路诸侯,分割天下,给有功将领封地并将旧诸侯予以重新安置,刘邦被封为汉王,地盘在巴蜀和汉中,张良的旧主韩王成名号未变,领地有所调整。会盟结束后,新王、旧王各归其领地,刘邦入汉中,韩王东归。张良原是韩人,自然要随韩成东归。不过张良对刘邦有点恋恋不舍,他送刘邦到了褒中。当时入汉中道路很险狭,只有一条栈道可通。二人临别,张良指着栈道对刘邦说,大军过去后应该把栈道烧掉,这样既可以向项羽表示不再出汉中,减轻项羽的戒心,也可以避免遭受别人的攻打。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
张良随韩成东归,项羽不仅不允许韩成回到自己的封地,后来还干脆找了个理由把韩成给杀了。由此,张良与项羽变得势不两立,但表面上还要周旋。这时,刘邦还定三秦,成了名副其实的关中王。
网络配图
项羽本来就视刘邦为心腹之患,现在见他这么快跳出来搅局,决定立即西征。可张良站了出来,他拿着齐王的反书给项羽看,并添油加醋地讲了些齐赵联合、共同灭楚的话,同时为刘邦开脱。说刘邦只是不满项羽违约,拿回自己该拿的,得了关中就会停下来,绝不敢东进冒犯您的虎威。项羽可能不完全相信张良的话,但齐赵联合不可小觑,并且齐国又在卧榻之侧,是必须先摆平不可的。于是项羽起兵伐齐,张良找到个机会又跑到了刘邦那里。
这里我们看到张良两次使诈,第一次是劝刘邦烧栈道,第二次是说刘邦不会东进,两次的目的一样,都是欺骗项羽,让项羽先与其他诸侯相消耗,为刘邦争取反攻时间。
第一次使诈是形势所迫,项羽封刘邦于汉中,同时又三分秦地,安置了三个亲信为王,目的在于扼制刘邦,足见项羽对刘邦是充满了戒心。这种形势下,消解项羽戒心,减轻刘邦压力是很重要的一着。好了,刘邦干脆烧掉了栈道,安心去做汉王。更重要的是,栈道一烧,汉中与外界交通阻断,既是防御上的一着,同时也让人感到刘邦胸无大志,不再有与天下争胜之意。这下,项羽放心不少。于是他放弃在关中称王称霸的打算,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地回彭城了。项羽只要一走,刘邦取三秦就如探囊取物。
第二次使诈是借势。张良在项羽军中,显然是参与机要的人物,信息灵通之极,这为他借势使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刘邦还定三秦,激怒项羽,张良清楚;齐王反书先到他手里,项羽面临取舍难题,他也明白。如何让项羽暂时舍刘邦而取齐?是张良的着力点。
网络配图
他针对项羽的性格、心思做到了两点。一是说刘邦“如约即止,不敢东”(刘邦遵照当初楚怀王与诸将的约定做关中王,不敢东进),针对项羽骄横自大的性格与虚荣心理而去。项羽没封刘邦为关中王本来有理亏的心理弱势,现在张良言外之意说刘邦很怕他,只是干了点偷鸡摸狗的事,这让项羽怒气消了很多,心里舒服了不少。二是说齐赵联合,危及彭城,这是针对项羽最大的心里顾虑而去。项羽这个人,把彭城看作是命根子,绝不能容其有失,现在齐赵威胁到彭城,自然不能远征刘邦,即使要打刘邦,也必须等到后防稳定再说。遇到项羽这样的人,加上齐王造反这样的事,张良的借势行诈得心应手。项羽挥师伐齐,张良矫龙入海,刘邦借机扩张,三寸舌真的是抵得上百万师啊。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三国志》中一段话,说的是曹操和袁绍分析天下形胜的事。袁绍曾问曹操,在哪个地方建立根据地才最有利于争夺天下,曹操不答,反问袁绍。袁绍说是河北,背山(燕山)面河(黄河),攻守皆宜。曹操大笑,说我只须以“仁德”行事,处处都有关河之险,无往而不利。我们看,项羽和这个袁绍是一个境界的人,所以成不了什么气候。他如果有曹操的这种认识和胸襟,只怕张良就无计可施了。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统观张良用兵之道,更见祖述孙武的痕迹,前文所言黄石授书不真一事,又多一佐证。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作为刘邦和项羽的谋士,张良与范增之间谁更厉害一些?
- 11-29 吕后为何不敢杀张良或者萧何?只因她的理智非常清醒
- 11-28 刘伯温犹如汉朝的张良一般,但为何他的待遇这么低?
- 11-27 自从刘邦当了皇帝,张良为何深居简出且很少抛头露面?
- 11-26 张良到底长什么样?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如何描述?
- 11-26 历史上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是什么?竟道出了韩信的一生
- 11-26 刘邦执意要定都洛阳,为何张良说这一句话之后就改主意了?
- 11-26 一直在刘邦背后出谋划策的张良,为何在功臣中排名那么靠后?
- 11-24 张良誓死跟刘邦的原因是什么?两人又是如何相识的?
- 11-24 刘邦为什么不杀张良?只因张良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
- 11-02 吕雉铲除异己巩固地位 吕雉为何没有对张良下手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