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刘阿斗这个亡国之君当得并不冤?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蜀汉后主刘禅(shan4)并不是一个很会来事的人。
《三国志》后主传本是他的传记,但作者陈寿作为一个在蜀国当过官的人,在后主传里大部分篇幅是这么写的:“XX年,(诸葛)亮怎么怎么样”“XX年,姜维怎么怎么样”。在皇帝的传记里,他写的大部分是大臣们做的事情,而且不详细,比流水账还流水账。
这个皇帝,很没有存在感。
这样的人,本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被人忽略的皇帝。但是,他投降了,而且是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皇帝,还乐不思蜀了。于是,他有故事了。
他就这样成了汉末三国时期除曹操外争议最大的人物。
我们开始争了,他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刘禅是明君?
讲讲“刘禅是明君”的依据。
先讲讲喜闻乐见的“乐不思蜀”吧。
故事大家都熟悉就不细讲了,然后有人说刘禅表现出的乐不思蜀说明他大智若愚、聪明贤能,极具政治智慧。
网络配图
大家可以以普通人的角度想像一下,当时身在魏国,已无力回天,司马昭问你:“安乐公思蜀否?”思蜀?思蜀就是想念当皇帝的日子咯,就是谋划着造反复国咯,杀了!好,没办法,为了自保,只能违心说话:“此间乐,不思蜀。”
单纯的急中生智而已,这样的事情能说到他什么大智若愚、实际上很聪明、是个明君之类的,那是很扯淡的。普通人的逻辑,仅此而已。
然后是夏侯霸的事情。
魏国的夏侯霸走投无路投降蜀国,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问题就在于,他跟蜀国是有世仇的——其父夏侯渊是黄忠的军队杀死的。于是:
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
有人说:“刘禅情商高啊,懂得稳定人心,拉拢降将。”
讲道理,是个有脑子的正常人都知道这时候应该说这些话,作为一国之君,面对一个降将要拉拢一下那是常识。
所以,但凡拿这个当论据的人,不是证明了刘禅是明君,只是证明了他是长脑子的,而且没进水,仅此而已。
接下来就是先主刘备的遗诏了,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可以看出丞相诸葛亮对刘禅是持赞许态度的。
问题是当时的刘禅,也就十来岁。
网络配图
要知道费祎被刺杀后,刘禅开始亲政,那一年,他四十六岁了,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一个中老年人了。对他少年时期的评语,没有太大价值,谁年轻时没被长辈夸奖过?但老了会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拿他十来岁时的评价去议论他四十来岁时的执政时期是很有问题的。
九年后,邓艾打到了成都,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
最后,是说刘禅投降是因为爱民如子,为了避免川中百姓受战乱之苦才那么做的。
这个不对,很不对。
首先,在司马昭刚开始南征蜀汉的时候,刘禅是积极应战的,已经战乱了。直到邓艾快打到成都了,才考虑投降,而且刚开始是考虑依附南蛮,到时候司马昭打到那里,照样得生灵涂炭。
蜀汉灭亡战
后来考虑到南蛮本来就经常搞事情不怎么听话,怕对方不愿接纳,就考虑投奔东吴,后来又担心蜀汉没了,东吴早晚也会被灭,还是得向魏国投降,投降这种耻辱一次肯定比两次好,才直接向魏将邓艾请降。
一国之君在亡国战争中这样的表现,说他是为了百姓而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实在是太扯。
综上所述,“刘禅是明君”这一理论的拥护派,拿出来的证据都很牵强,没有什么说服力。用一句很恰当的话形容,就是为了证明而证明,特别是最后一个观点,没有任何证据,纯粹是臆想。
刘禅是昏君?
事实就摆在那里,后腿是他拖的,黄皓是他宠信的,姜维是他打压的,降是他投的,国是他亡的,“不思蜀”是他说的。
刘备东征战败了,在白帝城抑郁而死;
诸葛亮多次北伐没效果,最后自己给累死了;
姜维在刘禅投降后,还在为了复国暗中活动,最终失败被杀;
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湛阻止父皇投降未成,与家中妻儿一起自杀殉国;
……
跟他们相比,刘禅真的很不是个东西。
但尽管如此,他还算不上昏君。
昏君,是指昏聩不明、荒淫无道,对国家人民犯下了诸多滔天罪行的君主。
网络配图
刘禅,是没有的。
而且,刘禅真没拖诸葛亮后腿。诸葛亮北伐他是相当支持的,也没怎么阻挠过。对诸葛亮来说,这是一个帮不了什么忙但至少不添乱的皇上。诸葛亮北伐不成功,真不是刘禅的罪过。
有人问过:“为什么都是从巴蜀地区往外打,刘邦成功了而刘备却失败了?”
因为刘邦面对的,是一个个小诸侯国,而刘备面对的,是两个强大且稳定的大国。团结就是力量,是1+1>2的力量。
楚汉相争与三国时期的对比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其实并不太现实,多次北伐由于种种原因失败(多数是运粮不济)。退一万步讲,就算打到了长安,离消灭魏国简直还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说北伐不成功是刘禅在拖后腿那是很冤枉的。
关于打压姜维,姜维穷兵黩武,不仅是刘禅,很多大臣也不待见他。
诸葛亮
乐不思蜀就不多说了,完全是为了自保,没什么好称颂也没什么好责备的。
刘禅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宠信黄皓以及在尚有回转余地的情况下投降了。
总结
刘禅,一生没有大的作为,没有大的过错,却因为是亡国之君,引发争议。
他丢了国家,还丢了尊严,确实该骂。但是当时的情况,北伐成功不了,荆州也拿不回来,只能偏安一隅,然后遇到个搞事的司马昭和一个不要命的邓艾,无论当初投不投降,基本上都是要亡国的了。
刘禅,是一个再平庸不过的人,一个彻彻底底的庸主。
给大家提提神
陈寿,是一个在蜀国做过官后来又为了编纂《三国志》而四处收集史料的人;而我们是生活在近两千年后的现代且依靠远古的史料来了解三国的人。所以陈寿对刘禅的评价比我们的客观得多也真实得多。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就是这样,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普通人,不像刘备一样不屈不挠。他懂得任用诸葛亮是明智之举,却又会宠信宦官黄皓;想要保家卫国,却又贪生怕死,这不正是普通人的表现么?
所以我们不走极端,用人之常情去打量他,就会发现,其实他身上,没什么好争议的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刘备为汉室拼搏了一生,但诸葛亮为何却扶不起刘禅?
- 11-30 诸葛亮有取代刘禅的实力,但为何却说他没有这个胆?
- 11-30 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拥立刘禅,那么结局会有什么改变?
- 11-30 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那刘禅对诸葛亮是怎样的感情?
- 11-30 为何说刘禅其实一直在装傻?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些什么?
- 11-30 诸葛亮究竟看出了什么?为何认为刘禅是个有智慧的皇帝?
- 11-30 蜀汉地理位置这么优越,那么刘禅真是个昏庸之主吗?
- 11-30 刘禅这位扶不起的阿斗,在其乐不思蜀的背后有什么深意?
- 11-30 蜀汉因为哪三个方面的原因,以至于刘禅不得不投降蜀汉?
- 11-30 在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这个生性多疑的人如何试探他?
- 11-30 关羽在刘备心中有极高地位,刘禅为何却对他不是很满意?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