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曾经力阻崇祯皇帝迁都的大忠臣最后是个什么结局?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1分类:历史

  话说,如果我们说起“两面人”,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无论是近代的一些贪官污吏,还是古代的许多所谓忠臣,其中,就有很多“两面人”。尤其是,在明朝的一位“两面人”,更是曾经因为力阻崇祯皇帝迁都,而被当时很多的老百姓称为“大忠臣”。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忠臣”,最后,又是一个什么结果呢?下面,老吕就带大家一起再去探访一下,这个古代的“两面官员”的最终下场。

 

网络配图 

  首先,我们先共同回首一下这位明朝大忠臣的简况。他叫光时亨,男,明朝南直隶桐城(今天的安徽桐城)人,系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曾担任明朝中央政府“兵科给事中”。想当初,就在李自成攻陷了山西省大同市,马上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明思宗崇祯皇帝就开始产生了迁都的思想时,但是,最终却因为这位明朝官员光时亨的一番充满着大义凛然的慷慨陈词,将崇祯皇帝的南迁想法给彻底熄灭了。然而,后来,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正当北京城破之时,作为一名忠臣也应该血战到底的时候,他却第一个投降了李自成,并继续留任了李自成王朝政府的“兵科给事中”一职。

  不过,后来,当李自成战败,清军入关后,他总算还有点中国人的骨气,并没有选择继续投降满清王朝而是又跑到了南明王朝投靠了弘光皇帝。但是,面对如此“两面官员”,实在使许多人感到愤怒,于是,后经过当时的南明大臣马士英不断上奏弹劾,最终将其以“阻南迁罪”,予以问斩了。而这一罪名,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只有他一人。

  

网络配图

   然而,面对这个令人叹息的结局,相信有人不禁要问:他是究竟如何才走到“两面人”这一步的呢?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该明朝官员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严重跑偏,根本就没有一颗真正为大明王朝尽忠的决心,其实表现出来的“忠”,也仅仅就是想利用当时任何大臣都可以“谏言”皇帝的大明体制,来达到一个自己的人生目标,换言之,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对于他们而言,总是喜欢大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另一方面,无论哪个朝代,只要“边防有警”,就总会有人热血澎湃,但有些“热血”行为,某些时候,却“热”得直冒盗汗,好比网友的一个段子,“喝酒之后的周某看到KTV中有一名男子很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二话不说,直接上去就打”。显然,历史上的这位明朝官员其实也是如此,当时见到朝廷有难,马上慷慨陈词表忠心,“要坚守北京”,但最后叛变的速度却和他的“演出”一样快。

  

网络配图

   当然,假如我们要是再次回首光时亨这位明朝官员年轻的时候,其确实也曾经是个好青年,想当初,依据《桐旧集》中记载:“其性刚直”,而《桐城耆旧传》也记载其“少有俊识,敢决事,性不能容恶”。尤其是,他在崇祯年间的桐城担任地方官时,因为当地曾经屡遭张献忠部的屠戮,加之,天灾不断,所以,他就宁愿抗旨,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也把当地三年的钱粮税赋给全部免除了。所以,当时的他,无论是不是作秀,也算是一个忠臣。

  总之,这个历史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一个人怎么样,要看一世才明白;看一个官员要听其言,更要看其行。其实,某些时候,一些历史上真正的“忠臣”,都是在心里默默的“忠”,而一些“两面人”用嘴表现出来的“忠”,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也许当时很拉风,但过后就是闹剧一场。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