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咸丰临终前为何不效仿汉武帝诛杀慈禧以绝后患?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在150多年前的今天,公元1860年9月中下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当时的咸丰皇帝连忙带着后宫和大臣,前往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逃难。

  时人有云:“龙游热河,乃不祥之兆。”果然,咸丰到了热河之后,由于忧劳过度,一病不起。这条真龙就在“热河”里给活活烫死了。咸丰死后,其身边的懿贵妃凭借过人的权谋和手段,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把持大清朝政长达47年之久,是为后来的慈禧太后。

  

网络配图

  清朝有祖训,曰女子不得干政。为什么咸丰在世的时候不效仿汉武帝诛杀钩弋夫人,提前杀掉慈禧,永绝后患,反而让慈禧成功夺权,妨害了他爱新觉罗家数十年的江山呢?

  慈禧能够独揽大权,无疑是与咸丰生前确定的权力架构有关联的。咸丰安排后事的初衷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与慈禧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顺利接班。但此时的同治只有6岁,因此需要在他成年之前,让朝中势力暂时维持相对平衡。

  各方势力当中,咸丰最担忧和警惕的,就是以自己弟弟奕訢为首的嫡系宗亲。由于咸丰当年从道光手上继承皇位时,许多兄弟都不服气,尤其是能力才华出众的奕訢。

  因此咸丰一直将他们排挤在权力核心之外,做一些有职无权的事情,有时候还要送到前线当炮灰。比如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咸丰带着自己的心腹大臣逃跑避难,把与洋人和议这堆烂摊子丢给了奕訢他们去处理。

  

网络配图

   其次是朝中的大臣势力。咸丰临终前,选择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进行托孤,给予了他们“赞襄政务”的权力。这帮朝臣基本上代表了咸丰的利益,但咸丰仍然担心臣强妨主,并未给予他们政治上的最终决定权。

  这个“最终决定权”在哪里呢?咸丰把它交给了看起来最需要保护的一方——自己的妻儿。咸丰赐了“御赏”、“同道堂”两印章,交予慈安、慈禧(同治)两人,在同治亲政前的任何诏书,只有加盖了两枚印章后才能生效。

  所以,咸丰这样进行权力制衡,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在他看来,自己死后,留下来慈安、慈禧两位寡妇,一个稚子,恰恰是最需要保护的一方。当时慈禧还未显露出其在政治上超人的能力,若此时将她诛杀,性格柔弱的慈安必不能抵挡老奸巨猾的宗亲和朝臣。加上同治非慈安亲生,很可能没办法顺利接班,最终将危及大清江山。

  

网络配图

   另外从感情的方面考虑,咸丰自己的生母早死,并未享受过太多的母爱。咸丰也许不想这一悲剧在儿子身上重演,因此当肃顺建议咸丰杀掉慈禧时,他便果断回绝了这一提议。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慈禧逐步把持朝政,固然有咸丰权力制衡安排不够合理的原因,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如同治患病早夭,以及慈安暴亡等。咸丰在世时,不可能预见到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因此将导致慈禧后来垂帘听政的过错全部推在咸丰一人身上,是有些过于苛求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