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汉文帝刘恒亲自服侍母亲吃药而且自己先尝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0分类:历史

  汉文帝刘恒,以德政治天下,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治世”是治平之世,也就是太平盛世。汉文帝刘恒是刘邦庶妻薄姬所生。秦末,魏豹自立为魏王,纳薄姬为妾。楚汉战争初期,魏王豹被韩信、曹参打败,她也成了俘虏,后被送入织室织布。刘邦见薄姬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公元前203年,她便生下了刘恒。刘邦专宠戚夫人时,薄姬基本上就没有被宠幸过,在后宫争宠中属于中立派,为人谦和,这正是她没有遭到吕后暗算的一个原因。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带兵平定了代地陈冂的叛乱,就立8岁的刘恒为代王。

  代王即位后,公元前180年,高后吕雉病死,遵照吕雉的嘱咐,吕产、吕禄各自住在北军和南军不敢离开,他们聚兵长安,妄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刘姓宗室集团和功臣集团结成联盟,共同诛灭诸吕。齐王刘襄发难于外,周勃夺取北军于内,杀尽诸吕的所有男女成员,史称“周勃安刘”。诸吕被灭后,有人提议立齐王刘襄为皇帝,他不仅是高祖刘邦的长孙,又有首先起兵反诸吕之功。但因为齐王的母舅家族势力比较强大,大臣们害怕再来一个吕氏专权,所以被否决了。淮南王刘长也因“家母恶”被否决。周勃和陈平主张立代王刘恒,“代王方今高祖亲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以仁孝闻于天下。 ”这是众人能接受的唯一方案,得到了赞同,于是派人去请代王。代王刘恒见到迎请的使者后,颇为犹豫,又请母亲薄太后给拿主意。薄氏不肯轻易让儿子去冒险。母子决定先让薄氏的兄弟薄昭到长安去见太尉周勃。周勃向薄昭讲明大臣们立刘恒为皇帝的真意后,刘恒这才启程进京。

  尽孝之举

  母亲生病文帝尽心服侍

  

网络配图

   对于《二十四孝》的第二则故事,姚淦铭做出了这样的解读:西汉文帝刘恒,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57年,其实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而不是文中所说的“三子”。他最初被封为代王,代国辖区在今河北、内蒙古交界以及山西东北部。周勃、陈平等在诸吕之乱平定之后,经群臣之议,迎立其为帝。即位后重本抑末,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又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驻兵北方,移民屯田筑城,增加粮食储备,加强北方防御力量,为全面反击匈奴做了准备。

  文帝的生母是薄姬,即后来的薄太后。汉文帝奉养母亲毫不懈怠。母亲曾经生病三年,文帝晚上不合眼,也就是“目不交睫”,不解衣带,尽心服侍母亲。母亲喝的汤药,不是自己亲口尝过,就不进献给她。文帝的仁孝传闻于天下。今天来看,虽然这些历史的记载不免有夸大阿谀之处,但是他的孝行确实被人们一代代认可了。

  如果对照《孝经》来解读此故事,作为文帝,如《孝经・天子章》所说的,他尽到了一个“天子之孝”。“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其中从文帝来说,可谓“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他由对亲人的孝、爱、敬,又延伸到对百姓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自己成为一个榜样,也教育了百官与百姓。

  思念母亲修建望母塔

  如今在陕西有一座西汉薄太后塔,这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唯一为思念母亲而修建的塔。这座历史悠久、名闻中外的西汉薄太后塔,位于礼泉县烽火乡的香积寺内。为纪念这位誉满民间的皇太后,该塔又称望母塔。

  文帝即位后,封母为“皇太后”,多次请母还宫。太后因终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坎坷,对宫中争斗深感厌烦,加之居此乡野日久,耳濡目染当地民风淳朴,百姓忠诚,便不以皇亲贵族身份自居,乐善好施,承饥救危,与民关系融洽,决定永住民间。并把居地周围“三村、五社”的村民,认作“娘家”亲戚。百姓闻之,无不为之感恩戴德,齐声呼太后为“姑婆”。文帝无奈,只好在太后居地建一高大木塔。如思念母后,即登皇都高处,极目北望,见塔如见亲娘。因此,该塔又叫文帝“望母塔”。至今,“望母塔”三字仍赫然书于该塔北门之上。该塔系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望母塔经唐重建,又过千载,到了清末的咸丰、同治年间,该塔二层西门之上,出现裂缝,百姓互相议论。据说,当时有一自称的师傅,别人要他补锅,他嫌太小不干。那人说:这么大的你说小,那个薄太后塔裂了个缝,有本事你去把塔修好,那人点头称好。不久,人们便惊奇地发现,有一巨大铁扒钉,钉在裂缝处,其裂缝弥合如初。这段美妙传说,当地妇孺皆知,谈说起来,兴奋自豪,如数家珍。

  为人之仁

  遗诏要求丧礼一切从简

  

网络配图

   《史记・孝文本纪》列举出文帝的一些做法:如废除“肉刑”,废去了黥面、劓鼻、刖足等刑罚。他认为这些是不讲求恩德的做法,不符合自己作为民之父母的主旨。又如他登上帝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衣服、车驾无所增加,有时候还开放法禁来为百姓谋利。再如他曾经想要建造一个露台,但预算下来要花费黄金百斤,于是放弃了。他说:“黄金百斤就相当于十个中等水平家庭的财产了。我留守在先帝的宫室,还常恐怕玷污它们,还要筑露台来干什么呢? ”他自己常穿粗厚的衣服,连宠幸的慎夫人衣服也不能长到拖地,帷帐不能有绣花图案,表示敦厚俭朴,作天下的表率。汉文帝治办霸陵,既不修高大的坟冢,也不许用金银铜锡来装饰随葬器,而都用瓦器,这也是意在节俭,不扰民。

  另外文帝死时,留下的遗诏也很有意思,有几点可以说:一,明确指出反对当时社会的厚葬风气。二,不要因为他的逝世,而让百姓服丧很长时间,避免扰民。要对天下的官吏、平民发命令,只用三日举行丧礼,免除其余的服孝规定。此间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饮酒食肉。三,作出许多细节的规定,比如参加丧礼不要求光着脚、服丧的带子不要超过三寸,不要陈列军队和用上兵器仪仗,不要动员百姓到宫殿去哭丧。对宫中如何操办丧礼也有很多简化的指示。四,他命令死后将后宫中夫人以下全部遣送回家,也显现出了人性化的某些光彩。五,霸陵一带的山水保持原来的面貌,不要因为修建陵墓而有所改变。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皇帝死了还关心着生态保护的问题。

  汤谐曾有评论:“孝文为三代以后第一贤君,史公在孝武时作《孝文纪》,故尤极无穷慨慕也。二十余年,深仁厚泽,纪中排缵不尽,止举其大要,而余者令人悠然可思,正是史公画龙点睛妙手。 ”(《史记半解・孝文本纪》)当然,这里不去全面评价汉文帝的历史功过,但是一个封建的帝王能做到上面所说的那些,已经很不容易了。

 

网络配图

    汉光武帝受其影响给薄太后封尊号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为薄姬尽为子之道。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时,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反复嘱咐身边人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其陵墓被称为“南陵”。

  汉文帝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汉光武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庙时,就说到“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还给薄太后上尊号“高皇后”,并迁移到高庙奉祀,而把吕后从高庙中替换出来。汉光武帝去世时,在遗诏里还说:“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 ”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