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最倒霉的状元 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五马分尸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真正成型是在唐朝,明清达到鼎盛,清朝末年才废除,持续1300年之久,几乎伴随了大半个封建社会。

  科举制度虽然有诸多不足,但他却是古代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通过科举,“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得以抑制,穷苦出身的民间有才学之人得到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网络配图

  古代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若三次考试都是第一,则叫连中三元,是古代所有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耀。据记载,中国1300多年科举制度下,共产生状元500多位,其中连中三元者仅18人左右,古代状元的含金量远高于现在的高考状元。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般来说,只要获得状元头衔,那仕途基本是一片光明,如果长相不错,还会被钦点为驸马,更是尊贵。但凡事总有例外,明朝的一位状元就特别的倒霉,中榜不到一个月,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呢,就被朱元璋五马分尸,而且被处死的理由相当奇葩,堪称史上最倒霉的状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网络配图

  这位状元名叫陈安阝,字安仲,号叔恭,闽县营前(今福建长乐市营前镇)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殿试中被朱元璋钦点为春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得到了回报,中了状元的陈安阝喜不自胜,第一时间把金榜题名的喜事写信告知辛苦培养自己的父母。此时的陈安阝仕途一片光明,朝中一些大小官员都前来祝贺,为未来做好关系。十几天来,陈安阝的门前都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沉浸在喜悦中的陈安阝却不知一场莫须有的悲剧正向他袭来。

  明初的会试是不分南北,全国的学子统一放在一起选拔。洪武三十年的这届会试,主考官是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等人,共录取包括陈安阝在内的考生52人。巧合的是这届录取的52人全部为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为南方人。

网络配图

  落第的北方举人就抓住这一个巧合添油加醋,群起闹事,联名上书控告考官阅卷不公,明显偏护南方人。对贪官污吏嫉恶如仇的朱元璋大怒,立刻下命重新复阅试卷。复阅后主考官们选拔了一些北方学子的试卷,但是朱元璋看后发现这些试卷文理不佳,且有犯禁之语。朱元璋正疑惑之时,又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等主考官是故意挑选北方考生比较差的试卷上呈,这次朱元璋彻底震怒了,后果很严重。

  已经八十四岁的主考官刘三吾虽免死,但被发配边疆;陈安阝与其他相关人士被车裂而死,即五马分尸。后来朱元璋又亲自选拔了61名北方进士,此事才得以平息。

  这次的南北榜之争,真实原因其时是明初南方的经济、文化水平高于北方,52名进士全部为南方人实属巧合,并没有半点偏袒舞弊的行为。可惜的是,毫无罪责的陈安阝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人生刚登上巅峰,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丢了卿卿性命。人生一大喜变成人生一大悲,堪称史上最倒霉的状元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