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秘史:张辽威震东吴为何名气还是比不上关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后,封了“前后左右”四大将,关羽排名第一,虽然说他和马超、黄忠等人“同列”,但以上两人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根本就不能和关羽相比。终刘备一生,真正让刘备放手独立带兵的只有关羽一人。曹操手下有一个五子良将,居首者是张辽。曹操起事是从自己招募士兵开始,所以,他的骨干将领都是曹氏和与其家族有渊源的夏侯氏,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曹操本人跨马临阵横行天下,能在他手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那非得有超出他人的能力不可。张辽就是这样一名非曹氏和夏侯氏的第一大将。
网络配图
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名动天下的大将。但是,到了后世,这两人的名气却不可同日而语。关羽成了关公、关王爷、关公大帝,而张辽还是张辽,只不过是一员三国大将而已。
那么,张辽为什么在后世没有关羽那么大的名气呢?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先看看两人的战绩。
张辽战功很多,有这样几件事更有名。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以后,东海郡太守昌豨却背叛了。曹操派遣张辽与夏侯渊围攻昌豨的东海郡,一连数月,粮食用尽了,夏侯渊打算撤军。张辽看到昌豨总是很专注地盯着他,射出的箭也一天比一天减少了,知道是昌豨心中犹豫,有投降的可能,就打算劝降他。于是派人传话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传达给你。”昌豨果然从城上下来和张辽谈话。张辽对昌豨说“曹公神武英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到大赏。”昌豨答应投降。张辽于是来到昌豨的家,向他的妻子儿女致礼。昌豨非常高兴,跟随着张辽去见了曹操。
网络配图
在灊(qian)山之战中,张辽督促率领张郃、牛盖等讨伐陈兰。灊山中有座天柱山,高峻陡峭,山道狭窄,宽度仅能容一人通过,陈兰就在上面筑起营垒。张辽想要进兵,众将都说“兵少路险,难以深入。”张辽说“这正是一对一的拼搏,谁勇敢谁就能占到先机。”于是推进到山下安营,然后发起攻击,将陈兰、梅成斩首。
在合肥战役中,曹操西征汉中的张鲁,留下张辽和乐进、李典等七千人守卫合肥。临行前,曹操交给护军薛悌一份手令,在外封上写着“敌军到来再打开”。不久,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众将一起打开命令函,见上面的命令是如果孙权来到,张辽、李典将军出战,乐进守城,护军薛悌不准出战。众将疑惑不解。张辽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经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命令我们,要趁敌人尚未形成包围圈就立刻迎击,挫伤他们的锐气,以安定军心,然后就可以坚守了。成败的关键,在此一战,大家有什么可疑惑的?”李典也赞成张辽的意见。于是,张辽连夜招募敢死的士兵,共得到八百人,杀牛犒劳将士,饱食后准备第二天大战。天刚亮,张辽披甲持戟,率先攻入敌阵,连杀几十名敌兵,斩杀两名敌将。张辽大呼着自己的姓名,冲入敌人的营垒,直到孙权的大旗之下。孙权及其将领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登上高丘,众将用长戟护住孙权。张辽喝斥孙权下来接战,孙权不敢动。望见张辽带领的兵少,孙权的部下渐渐聚拢,把张辽包围起来。张辽左冲右突,奋勇向前,冲开缺口,部下几十人随着冲出,余下的士兵高声呼喊说“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张辽返身杀回,再入重围,救出余下的士兵。孙权的兵将望风披靡,没有人敢阻挡他。从早晨战到中午,吴军士气大为受挫。张辽退回去修筑防御工事,大家心情也安定下来,将士们都很佩服张辽。孙权包围合肥十多天,眼见得不可能攻破,便领兵撤退。张辽率领各路兵马追击,几乎抓获孙权。曹操后来听说后,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任命张辽为征东将军。第二年,曹操再次率军征伐孙权,来到合肥,巡视张辽当年作战的地方,感慨叹息很久。于是给张辽增加了军队,让他驻军居巢,长期防守东吴。
此后,张辽多数时候都是在防守东吴,直到曹丕继位当皇帝,仍然如此,其职务、爵位都有所提高。
东吴方面始终对张辽忌惮不已,尤其是孙权,当听说张辽病了,还不忘告诫众将“张辽虽然有病,还是勇不可挡,应当谨慎行事。”自合肥之战后,终张辽一生,孙权都不敢对张辽军开战。关羽就不用多说了,官渡之战前期斩颜良,解白马围,真正是“万众之中取上将首级”。樊城战役,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震动。曹操因为樊城离许都太近,一时甚至产生过迁都以避其锋芒的念头。这足以使之成为古代名将。有意思的是,这两人曾经在曹操军中一起共事,且关系还不错。关羽斩颜良,就是派的张辽和关羽为前锋。关羽不忘刘备“厚恩”,在曹营中没有“久留之意”,曹操就是派张辽前去试探的。因此有记载说,张辽把关羽称作是兄弟。
网络配图
公元782年,礼仪史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在武庙中塑像,祭奠自春秋至唐建中年间在军事上享有盛誉的名将,共六十四人,两人同时在列,张辽之后就是关羽。
究竟是什么原因后世两人的名气差别如此之大呢?
这当然少不了《三国演义》的宣传推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作用明显得到了强化。其作为武将的故事情节明显增加,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等。就是真实的斩颜良一节还觉得“不过瘾”,还要再加上一个“诛文丑”。由于河北大将麴义在和关羽对垒之前已经死了,淳于琼又是一个酒鬼将军,这样一来,河北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就都成了关羽所杀。
《三国演义》是在民间传说故事和说书艺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成书之前,三国故事已经经过民间文人、艺人的加工而在民间大量流传,其人物形象已经非常精彩,经过《三国演义》的再加工,这种形象就更加丰满,因而也就更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文学作品有一个特点,为了“制造”戏剧矛盾和冲突,就会对所塑造英雄人物的事迹尽可能的放大。人们对于自己口语相传的英雄,你越是将他的能力“武艺”无限放大,就越是能被人们接受。从这一点上来说,《三国演义》是最成功的历史小说。以至于到了今天,不关你是如何强调,历史上的三国人物是怎样的,总会有些人会告诉你,《三国演义》不是这样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文学的能量是巨大的,当它再经过文学大家的加工处理,这个人物更加鲜明、丰满和精彩,其影响力也就更大。
反过来再看张辽,他除了增加“上山”劝关羽投降一节之外,基本上没有增加多少“戏份”。就是这点儿戏份的增加,也是为了突出关羽的一个要求“降汉不降曹”!有了这个铺垫,关羽的投降曹操,也就变成了“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彻头彻尾的忠义。
网络配图
但两人的差距至大,仅仅就是这么一个原因吗?或者说,《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夸大关羽的作用,而不去夸大张辽的作用呢?这就是另一个原因所致,贬曹。贬曹是三国以来某些文人自始至终的做法。毕竟,四百多年的汉朝,就是终结在曹氏父子手中。而这个曹魏政权,名实相符也不过是存在了几十年时间,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也是并列存在着三个政权!接续者的司马氏,自己不会也不允许别人把它抬的太高。当然,由于司马氏的晋朝毕竟是和曹魏政权一脉相承的,再加上中国的史学家有着优秀的秉笔直书的书写传统,所以这《三国志》还能据史而书的。但不是每一个学者都能做到这点,比如说晋朝中期的那个孙盛,他在点评曹操父子时,几乎是每事必贬。三国时人称曹操为“汉贼”有其政治上的需要,后世大概分为两类,帝王为了统治的需要,而民间则是好恶的表现。张辽既然是为了这个篡汉的曹魏政权尽忠的,无论是民间还是文人,还能再把他抬高吗?相反,由于他和关羽有那么一点点“私益”,后人没有把他刻画成酒囊饭袋将军已经是很不错了,难道他还真想和“关大帝”平起平坐吗?比如说那个周瑜,历史上是何等的“雄姿英发”!当时的人说和他交往,好比是饮醇酒,不知不觉就醉了(程普语),后世说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语),这等评价有几人能够得到?!只因为他曾经有戒备刘备之心,所以就成了诸葛亮的对手。如果仅仅是智慧不如诸葛亮也就罢了,还成了嫉妒的典型。
如此一看,这张辽后世没有关羽的名气,也就不足为怪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张辽被赞与张飞不相上下,但为何却死在了丁奉的箭下?
- 11-29 张辽如何得到曹操信任?张辽的成名一战又是什么?
- 11-26 三国名将张辽有哪些生平事迹?大破乌桓与只身劝降昌豨
- 11-26 张辽生平有哪些重大战役?《三国志·张辽传》是如何记载的?
- 11-02 三国三位张姓大将吗,他们实力分别如何?
- 11-01 关羽和张辽既是老乡又是侯爵 两人谁更加厉害一些
- 10-29 逍遥津之战张辽只有八百人 张辽是如何击败孙权十万大军的
- 10-28 张辽获得征东将军,曹操父子有没有提防他?
- 10-27 张辽为何常常被孤立?与他的身世有什么关系?
- 10-26 真实历史上的张辽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丁奉杀的吗?
- 10-25 张辽当初如果加入的是蜀汉,他是否能够入选五虎将?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