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离不开奸臣魏徵?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唐太宗贞观一朝的政治生态,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明的时期之一,没有那么多见不得光的事。

  即使是有玄武门之变的血腥,也只是首恶必办,魏徵、王珪等人没有因为和前太子李建成有过工作上的深度交集而被一网打尽,反而是委以重任,步步高升。

  太宗君臣之间都能掏心掏肺,坦诚相对,不用非要到民主生活会的时候才能红红脸、出出汗。

  但政治就是政治,阳光下也会有阴影。

网络配图

  一代明君李世民身边,也需要豢养几个小人奸臣,来做一些仁君不方便做的事。

  权万纪就是这样一个打手。

  二

  权万纪属于御史台监察系统的官儿,贞观时期做到治书侍御史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副书记或监察部副部长。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和侍中王珪两位宰相负责对全国干部进行考核评优,权万纪也参与其中。

  考核文件发布后,权万纪突然上书,“奏其不平”,举报房玄龄和王珪在考核工作中不能公开公正,有拿公家权力私相授受的嫌疑。

  李世民怒了,房玄龄、王珪,亏得朕对你们如此信任,你们却干出如此之事,就让侯君集去调查情况。

  房王二人,在唐太宗心里是什么地位,权万纪是知道的。

  尤其是房玄龄,那可是从南湖红船到井冈山一路跟过来的。但他就敢去咬,明显是嗅到了什么气味。

  君臣之间,皇帝不管明面上做得如何,内心深处还是对大臣有所猜忌的,不放心手下人。

  或许,这就是权万纪敢张开嘴露出獠牙的真实原因。

  三

  唐太宗发怒的时候,魏徵一般都会及时出现,这次也不例外。

  魏徵对李世民说,房玄龄和王珪是什么样的人,皇上您还不清楚吗?

网络配图

  考核评优这种事,本来就只能尽量照顾好方方面面,难免不会出现一两个错误瑕疵。

  你查出来,于全局无关大碍。查不出来,反而意味着你对房玄龄、王珪不再信任,君臣之间出现嫌隙。得小失大,您还是慎重考虑吧。

  而且权万纪这小子,考核的事他也有份,当时不说,现在乱放炮,是何居心?

  魏徵点到了权万纪的居心,实际上就指向了李世民的活思想,只是没有明说。

  知趣的唐太宗只好就此打住,“乃释不问”,不再去追查。

  权万纪没咬中房玄龄、王珪这两棵大树,就转向其他大臣,“以告讦有宠于上,由是诸大臣数被谴怒”,整天在唐太宗那打小报告,揭发隐私,在皇帝心里越来越吃得开,大臣们却越来越混不开,隔天差五的就被领袖核心叫过去一顿训斥。

  四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魏徵不能不把话挑明了。

  魏徵再次劝谏李世民,权万纪整天咬这个咬那个,根本就是“以讦为直,以谗为忠”,把告密当正直,把陷害当忠诚。

  陛下您不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货色,恐怕就是想借权万纪乱咬一气的嘴,去震慑群臣的心吧,“陛下非不知其无堪,盖取其无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耳”。

  您看看权万纪咬的哪些人,哪一个是真有罪的?陛下你这样用一条疯狗,不是自毁形象吗,“奈何昵奸以自损乎”。

  的确,正如魏徵所言,李世民对权万纪私下干的勾当一清二楚,只是要借着他的小报告,去掌握朝臣的动态;借着权万纪的嘴,去咬那些自己想整的人。

  而这些事情,自己因为戴着仁君的面具,不方便去做,只有让权万纪去咬。

网络配图

  魏徵这话等于是撕下了皇帝的面具,李世民的反应是什么呢?

  五

  李世民“默然”,沉默了一会,然后喝令左右:

  来人呐,给我拉出去砍了。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不是唐太宗了。

  李世民吩咐左右:

  来人呐,给我从大内拉出五百匹绸缎,赏给魏徵这老小子。

  李世民明白,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他必须在佞臣权万纪和以魏徵为代表的直臣之间做出选择了。

  如果再纵容权万纪这样咬下去,他圣明的形象真要被魏徵在天下人面前给戳破了,这老小子可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不久,“万纪等奸状自露,皆得罪”,被赶出中央。

  唐太宗李世民的明君形象,确实是靠自己死磕自律打拼出来的,但也离不开魏徵这种“耻君不及尧舜”的拼死力谏。

  每个皇帝核心手下都有权万纪这样离不开的小人。

  所幸,那是在贞观时代,还有魏徵的直言不讳,还有李世民的察纳雅言。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