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钟室之祸”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钟室之祸”含义详解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成语“钟室之祸”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钟室之祸”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钟室之祸,指的是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后比喻功臣遭忌被杀,出自《汉书·韩信传》。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十年,陈豨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意哉!”遂夷信三族。
韩信(公元前231—前196年),秦末汉初人。他的辉煌顶峰期,是25岁任汉大将军,至29岁指挥垓下之战。在这五年中,他不仅为汉王刘邦,制订统一天下的总体战略规划,而且率领汉军,度陈仓,出函谷,泅黄河,越井陉,决潍水,战垓下,连征八国,最后战胜霸王项羽,灭亡西楚,完成江山一统大业。
韩信家境贫寒,有一般百姓知恩图报的善心,有普通士人“为知己者死”的忠诚;他从小立志,建功立业,做官封侯,却没有霸诸侯、做天子的擎天大志。他借助君主之势,实现理想;对君主,他知恩图报,忠贞不二,即使功成名就,也不改初心。
汉十一年,陈豨反叛,汉王亲征,邀他同往,这应该是消除疑惧,弥补隔阂的极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如果去了何来“钟室之祸”?但是,他竟然借口身体不好回绝了。
汉王亲征期间,皇后吕雉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吕雉知道,汉王嫉畏韩信,一直担心,防不胜防,只因他功劳太大,不忍心没有罪证,就把他除掉。
她也知道,萧何是韩信的知己,不妨先探探他的口气。以前萧何,为官清正,民气甚旺,却也犯了汉王大忌。为此,他谨慎自污,不敢稍有大意。这次,他为了自保,不敢为老友辩解,就不惜顺着吕雉的意,以便给自己洗刷疑点。
他遵吕雉旨意,亲登韩府,佯说,汉王来信,陈豨伏法,群臣列侯,都入宫庆贺。韩信说,有病,不去。萧何劝说,有病,也要强行打起精神,进宫祝贺。萧何可是他的伯乐,他的话,能不听吗?
谁知一入宫,吕雉就命武士将他擒拿,说有人告他谋反。没有办理法律手续,也没有履行法律程序,便将他推入长乐钟室,粗暴地斩杀。直到这时,他才从梦中清醒,说悔悟当初,不听蒯通之言。
韩信,他用他的军事才能,创造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留下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却又用他的政治懵懂,创造一出凄惨壮烈的悲剧,留下了催人深思的人生话题,让后人感叹世事的艰辛,生命的悲壮,以及历史的沉重。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 11-30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 11-29 到了汉朝之后,为什么能调动的兵员反而比战国更少了?
- 11-29 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汉朝究竟富裕到了什么程度?
- 11-29 与唐朝相比,为何还是汉朝女子的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 11-29 太上皇的称呼由汉朝开始,历代的太上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
- 11-29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 11-29 汉朝能延续四百多年,与这个国家本身的政策有何关系?
- 11-29 汉景帝是汉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与是汉高祖刘邦有何关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