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成语“绝妙好辞”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详解曹操绝妙好辞的典故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1分类:历史

  成语“绝妙好辞”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这个成语出处是《世说新语》,说的是曹操和杨修解释曹娥碑背面题字的故事,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才高八斗,绝顶聪明的人。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随行。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记载:“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拓展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自汉未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淡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