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打草惊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打草惊蛇”含义详解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成语“打草惊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打草惊蛇,现代汉语成语,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一,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29 在五代时期梁晋争霸期间,南方还存在着哪些割据政权?
- 11-26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之打草惊蛇简介,它的出处是什么?
- 11-26 五代时期的南汉是由谁建立的?为什么就被北宋轻松消灭?
- 11-02 五代词人张泌的佳作赏析:《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
- 10-31 在古代西瓜出现于何时?又有哪些跟它有关的故事
- 10-31 朱友谦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是如何作死的?
- 10-29 李筠和李重进的反叛对北宋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反叛失败了?
- 10-29 李存勖是如何在五代十国顺利崛起的?
- 10-29 说说朱温临死前的狗血剧情 儿子继位完全看媳妇表现
- 10-29 古代最勇猛的大将,车裂五匹马都拉不动!
- 10-29 15岁与姐夫相爱的小周后,最后什么结局?
- 10-29 石敬瑭为何要割让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