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成语“白圭之玷”有什么典故吗?“白圭之玷”含义详解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历史屋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白圭之玷”有什么典故,“白圭之玷”是什么意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白圭之玷】故事的主人公:

  卫武公(约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卫氏,名和,卫釐侯之子,卫共伯之弟,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812年—公元前758年在位。


  【白圭之玷】是什么意思?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一个斑点。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白圭之玷】出自哪里?

  《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白圭之玷】词语辨析:

  【白圭之玷读音】:bái guī zhī diàn

  【白圭之玷的近义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白圭之玷的反义词】:十全十美

  【白圭之玷用法】:偏正式;作状语

  【白圭之玷】典故:

  卫武公(约公元前853年——前758年),卫康叔九世孙。卫侯之子,姓姬,名和,卫都朝歌人。公元前812年,卫候死,卫武公继位。他在执政期间,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

  后来,太戎杀周幽王,卫武公率兵佐周抵戎,在战斗中立了大功,被周平王封为公。

  卫武公在位55年,能自责,百采众谏,常与下臣共勉。他95岁时,曾作《抑》诗以自儆。诗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正如《国语。楚语》所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作《懿戒》,更和《宾之初筵》,以嗜酒之风。

  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被谥为“武”。卫人感其德,赋《淇澳》歌颂其高风大德,诗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兮兮!”、“充耳莹,会弁如星。终不可谖兮!”明弘治间(公元1488年),淇人在山区耿家湾修武公祠,以志不忘。祠北坡建有“斐亭”一座,亭下绿竹莲藕,游者四至,年年有祭,祠前小石河(古美沟)更名思德河,(意永思武公之美德),河下一村原槐荫称思德村,祠四周崖壁题诗多首,其一曰:

  荣主爵骨骄逸,常把箴儆分付诗。

  九十五年犹不老,忆千万载系深思。

  高风直共在,盛德还同天地期。

  漠漠荒祠成古迹,至今淇水尚依依。

  明未崇祯年间,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记之:“圣从川湄千秋睿,德就山磨万。”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