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秦末农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06浏览:36分类:历史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

  秦朝暴政

  秦朝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阿房宫、骊山陵、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防备匈奴30万,戌守五岭50万,加上修驰道、搞运输,全国服役者达200万。全国人口约2000万,即1/10人口脱离生产。“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严酷的刑律“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人民群众愤怒反抗。

  嬴政巡游沙丘,死前赐玺书给正在上郡(延安)监军的长子扶苏,令其回咸阳主持葬礼。但玺书被玩弄阴谋的中车府令赵高扣压。赵控制始皇幼子胡亥,威胁利诱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又矫诏捏造罪名赐死扶苏。胡亥生性残暴昏庸,强令许多宫人殉死,又把许多工匠闭死于墓道之中。

  胡亥即位,任用赵高为郎中令,诛杀蒙毅等大臣及秦宗室公子公主。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他恐自已为天下所轻,也东出巡游,立碑刻石。为增强都城军备,征材士(强弩射手)5万人屯咸阳,又加供他游猎用的狗马禽兽,咸阳因而粮草不足,下令调各地粮食刍藁,转输服役者自带干粮,咸阳周围300里以内田地所产粮谷不得擅自食用。以至“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赋税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

  戍边误期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队被征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的贫苦农民,行进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遇到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按照秦法规定,误期当斩。在这种情况下,戍卒中的两个屯长陈胜和吴广密议,既然不管是逃亡还是起来造反都是死路一条,那么何不拼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于是,他们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杀死监押的军官,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

  意识形态

  秦暴政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秦王朝的统治者是战国时期的军功地主,他们通过顺利夺权,建立了政权,因此形成了骄傲的心理特征。反映在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上,就是以法家思想治国,唯我独尊,崇尚暴力,藐视一切;反映在统治者心理上,就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陈胜吴广这些无名小卒之所以敢于造反,这与社会下层心理,特别是当时流行的“王侯将相无种”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因此,秦始皇虽然能定一尊,强制统一,但却不能抹去人们思想中的深层次观念。

  阶级斗争

  由于秦的暴政,人们不能照常生活下去,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迅速激化。另外,秦二世阴谋夺帝位,使得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深刻危机,矛盾尖锐。加之当时六国贵族国破家亡,对秦朝统治也不满,企图伺机推翻秦王朝。统治阶级也不能照常统治下去。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