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文化探索:众叛亲离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3分类:历史

  众叛亲离,拼音是zhòng pàn qīn lí,意思是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那么成语众叛亲离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春秋时期,卫桓公是个老实人,于是他的一个兄弟州吁便想夺权篡位。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准备去洛阳参加周天子的丧礼时,州吁为他摆了酒席送行。州吁拿着酒杯对卫桓公说道:“兄弟今天为哥哥送行。”州吁乘其不备突然取出匕首将卫桓公杀了自立为王。州吁十分担心老百姓们反对他,于是让部队出征打仗,以此来让国人们的视线从他的身上转移开去。

  州吁联合宋国、蔡国、陈国出兵攻打郑国,只可惜郑国的防守十分严密,最后也是无功而返。鲁国的隐公听说后跟大夫众仲讨论道:“像州吁这样能够长久吗?”众仲回答道:“州吁是个管中窥豹的人,只懂得四处兴风作浪,国人是不会拥护他的,等待他的结局将是众叛亲离,没有人敢去接近这样一位飞扬跋扈的君王。”果然没过多久,卫国老臣石碏(què)在陈国的帮助下将州吁给杀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