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为什么能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妈祖的影响力为什么那么大?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妈祖,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世界各地民间信仰中,保护水上航运的神祇是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神明。历史上,我国的水神(海神)信仰繁多,如擅长治水的传说君主禹帝、掌控水源的水德星君、管理海洋的东海龙王、保护舍利子东来的招宝七郎等等。但他们的影响力都不及观音菩萨(慈航道人)和妈祖(天妃、天后)。
千百年来,妈祖的影响力由福建莆田湄洲传播开来,对东亚和东南亚海洋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09年10月,妈祖信仰还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本是菩萨的观音不同,妈祖的原型本身是一位民间女子。那么,她如何从一位普通民间女子成为世界影响力巨大的航海守护神的呢?
湄洲神女
相传妈祖原本是北宋兴化军莆田县湄州屿(现湄洲岛)一位民间普通女子。明代张燮《东西洋考》最早记载了她的生日,“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林愿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变紫,有祥光,异香。”女婴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啼,父母便为女婴取名“林默”,世人又称“林默娘”。张燮说她有预言的超能力,“幼时有异能、通悟秘法,预谈休咎无不奇中。”
林默娘长大后,并未出嫁,矢志从善,经常为附近百姓治病和拯救海难,于是渐渐地声名远播了。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她为了搭救海上遇险船只(一说是父兄),而不幸遇难失踪。林默失踪之后,莆田百姓说她羽化升天,把她当作真善美的化身,尊称她为神女、妈祖。妈祖的其生平事迹在莆田沿海迅速流传开来,并在传说中被神格化。是年,当地人在湄洲岛林默娘生前经常举灯引航的湄峰上建庙祀祭。这便是世界6000千多座妈祖庙的始祖,人称湄洲祖庙,至今屹立在湄洲岛上。
妈祖的神化,与福建当地民众从事的产业息息相关。宋朝时期,福建的沿海港口已经得到了陆续开发,对外经济交流日益扩大。苏东坡在奏折《论高丽进奉状》里就说:“福建一路, 多以海商为业,凡沿海地区,争相以舟船贩货。”《宋会要辑稿》也记载:“漳、泉、福、兴化, 凡滨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备财力,兴贩牟利而已。”当地海上贸易的兴盛程度可见一斑。但古代科技落后,航海多要历尽鲸波之险,碰到风浪,商人和水手往往要祈求上天神明保佑。因此,能够拯救海难的妈祖自然倍受人们尊敬。
南宋廖鹏飞作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元祐丙寅岁(1086年),墩(涵江圣墩)上常有光气夜现, 乡人莫知为何祥……当夕遍梦,墩旁之民曰:‘我湄洲神女, 其枯槎实所凭, 宜馆我于墩上。’父老异之,因为立庙,号曰圣墩,岁水旱则祷之, 疠疫祟则祷之,海寇盘亘则祷之, 其应如响。故商舶尤借以指南, 得吉卜而济, 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于是,附近民众纷纷慷慨解囊,建了涵江圣墩神女祠,这便是最早的妈祖分庙。
妈祖显灵的传说不胫而走, 且越传越神、越传越远,从莆田传遍了全福建,又从福建传到了两广、两浙等地。福建商船到达之处,妈祖传说也到达该地。几十年后,宋朝遣往高丽的使团,回国时发生了一件险情。此事促成了妈祖从民间信仰到官方信仰的升格。
宣和使丽
北宋建立后,与王氏高丽建立了朝贡和通商关系。后因辽国夹在两者中间的缘故,自此“不通中国者四十三年”。直到公元1073年,高丽通过水路再次派遣使节来宋,两国之间官方使节的往来才日渐频繁起来。由于走北路登州(今山东蓬莱)线,有很较大几率遇见辽国水军;只能走南路明州(今浙江宁波)线,“自元丰(1078年)以后,朝廷遣使,皆由明州定海(今镇海)放洋绝海而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高丽国王王俣薨。次年,宋徽宗为巩固两国关系,遣给事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为正副使前往高丽凭吊。在使团中有一个关键人物,他是福建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徐兢,时任奉仪郎。他在出使高丽之际,将出行的始末和高丽的国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定名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徐兢在本书原序里所说,他撰写这部史书,是要继承古来外交人员把出使见闻的传统,务求皇帝“深居高拱于九重,而察四方万里之远,如指诸掌”,对外国国情能加深了解。《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全书共40卷,也是我国最早使高丽的官方实录。新旧《唐书》均有《高丽传》;但真正以实地考察而成的著作,只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全书记载了高丽的山川、风俗、典章制度以及宋朝与高丽的交通航线。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部分解答了妈祖如何从民间信仰升格为官方信仰的。宋代出使海外使臣乘坐的大型船叫神舟,“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首,屈服蛟螭”。徐兢他们所乘的神舟,一曰凌虚致远安济、二曰灵飞顺济、三曰鼎新利涉怀远康济、四曰循流安逸通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他们回国时发生了一件重大险情,“午后,三柁并折”,“同舟之人,断发哀思,祥光示现。然福州演屿神亦前期显异,故是日舟虽危,犹能易他柁。”书中的演屿神不是妈祖林默娘,而是徐兢所信仰的男性海神,据说是唐代福建观察使陈岩的长子陈延晦。
不过同行的另一个福建人,却给了不同的解释。当时,正使路允迪感到奇怪,便询问部下是什么神灵显圣相救。正好船上有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保义郎李振,平时信奉妈祖,就向路允迪报告,这是妈祖显灵。
面对不同当事人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两种解释,朝廷该怎么办呢?宋徽宗采取了平衡的做法。既然大家都有信仰,干脆都封了,有利于讨好民众。徐兢信奉的福州“演屿神”,朝廷颁赐“昭利”庙额;而对于妈祖,则颁赐为“顺济”庙额。“顺济”二字典故即来自于出使高丽的“灵飞顺济神舟”。就这样,妈祖从民间信仰升格为官方信仰。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详细记载了妈祖封神的经过,“宣和癸卯,给事中路公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杆,为旋无状,俄获安济。因诘于众,时同事者保义郎李振,素奉圣墩之神,具道其详,还奏诸朝,诏以‘顺济’,为庙额。”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此事还记载在国史《宋会要?神女祠》里面。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又诏封“灵惠妃”,将妈祖的封号提高至妃一级。
三代加封
元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并统一全国。统一全国后,他也为自己出了一道极为棘手的难题:作为统辖庞大帝国的首都,粮食运输问题如何解决?
这是最迫切也最难解决的问题,元朝每年的粮赋收入大概是一千两百万石,而有一千万石来自江南。元世祖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运河,他命令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形成了京杭大运河,使南来的粮船能够直接运抵皇宫墙外。同时,为了从根本性解决粮食问题,作为特大帝国的缔造者,他有着与之前皇帝不一的眼光和雄心,还让罗壁、朱清、张瑄三人(后两者是海盗出身)开辟了海上运输线。据《大元海运记》和《元史?食货志》统计,海运运粮数量后来呈阶梯式蹿升,最多时一年可达三百多万石,海运从此成为关乎元朝经济的大动脉。因此,妈祖信仰又出现了最重大的转机。
1281年,由于护送漕运有功,元世祖册封妈祖为“护国明应天妃”。天妃,即天帝之妃,天的配偶。元世祖的封号第一次把妈祖和“护国”联系起来,并正式封成了天神,确立了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的独尊地位。此后,元成宗、元文宗、元惠宗都对妈祖进行过敕封。这样,经过元代多位帝王提倡,妈祖成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日益深入人心。
妈祖还进入了元代国家祭祀体系,《元史?祭祀志》载:“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皇庆以来,岁遣使斋香遍祭,金幡一合,银一铤,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本志列举了六个建有妈祖庙的地方,北方惟有天津的前身——直沽。金元时称潞(今北运河)、卫(今南运河)二河会合处为直沽,为天津城最早兴起之地。得益于元代海漕,它的地位愈加重要:它是海运终点港,也是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元史?英宗本纪》在至治元年(1321)五月和至治三年二月,两次记“海漕粮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另外有意思的是,海漕除了缔造天津这个大城市外,也改变了上海的命运。元代之前的上海,只是华亭县的一个普通江南市镇。因漕运所需,至元二十九年,元朝将其升格为县,在此开港并设市舶司,从此才逐渐显露出不同凡响的发展潜质。
到了明朝,虽然明太祖起为了防止倭寇,实行海禁政策,但他和明成祖也先后册封妈祖,如明成祖的封号是“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由于运河漕运和往来台湾,实行海禁的清朝也是对妈祖青睐有加。据统计,清廷对妈祖的褒封次数最多、间隔最密、等级最高,共15次褒封妈祖。乾隆二年(1737年),履亲王允祹以台湾守将黄忠由、台湾守备陈元美往来回台湾,在洋遇险得妈祖神助,请求加封妈祖为“天后。”清高宗批准了允祹的奏折,同意加封妈祖为天后,妈祖的封号又上了一级。此后,清朝历任皇帝不断加封,咸丰七年(1857年), 文宗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封号达64字,成为女神中最高封号,将妈祖神格推到了历史巅峰。
元明清三代的推崇和重视,成为妈祖文化源远流长、代代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今,除了观音菩萨(慈航道人)这个兼职海神外,作为专职海神,妈祖的影响力在全球华人圈无人能及,在华夏诸神中也极为罕见。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是领袖身份,但为何说他曾科举“落榜”了?
- 11-30 与南宋初期相比,为何说北宋初期的禁军更强一些?
- 11-30 北宋生产技术发展以后,各种手工业作坊如何超越前代?
- 11-30 北宋初年人口650万左右,至徽宗年间如何发展数千万人口?
- 11-30 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到北宋时期增加到了多少个?
- 11-30 中国古代城镇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怎样的新转折?
- 11-29 北宋面对北方强大的辽国时,为何没有修建长城来防御?
- 11-29 从宋仁宗开始,北宋官员们先后兴起了哪三次兴学运动?
- 11-29 北宋后期真就那么不堪一击吗?它有过怎样辉煌的战绩?
- 11-29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北宋出现了怎样的军用通信密码表?
- 11-29 西递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它为何是徽派民居建筑之典范?
- 11-29 《清明上河图》述说的是什么?与北宋时期哪些景象有关?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