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耆尼:印度神话中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亦称为阿哦那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7分类:历史
阿耆(qí)尼(梵文),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阿耆尼——अग्नि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词,与拉丁语的火焰—-“ignis”是同源词(及与英文动词着火“ignite”同根)。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阿耆尼含义
(一)吠陀教以及印度婆罗门教之火神。
又作阿哦那、恶祁尼、阿只尼。意译作火。创世之初,创造主梵天用他的肚脐眼创造出八位善良的天神,称为“婆苏”。意思是乐善好施;其中老六就是火神阿耆尼,又以他的威力最强大,成为婆苏的首领。
阿耆尼一词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词,与拉丁语的火焰“Ignis”是同源词(以及与英文动词着火“Ignite”同根)。
阿耆尼作为火的神格化象征了火焰永恒不朽的奇迹,古印度人就相信供奉给阿耆尼火的祭品会被净化以及传达到其他神祇,亦令阿耆尼带有净化和送信者的属性。
阿耆尼是典型的经历了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及湿婆)信仰的兴起、但对自然界信仰(原提婆族)仍然保留了一定知名度的神。
据梨俱吠陀记载,其来源或存在形式有三种,即三界中,于天界为太阳,于空界为雷电之火,于地界则为祭火。此为印度教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思想之萌芽。于梨俱吠陀中,特别赞美火神之赞歌占全部赞歌之五分之一,仅次于因陀罗。祭祀时能把祭品传送给诸神,故被视为诸神与人之间的使者。除人类、禽兽之外,火神亦普遍存于植物、水中;祭典之外,亦常于诞生、入门、结婚之时祭拜之。全身呈红色,发光如太阳,面色如奶酪,无头无足或三头七舌,十方皆面、金眼、千眼等。于诸神中与人类之关系最密切,能破除黑暗,烧尽不净,降魔除怪,亦被称为‘罗刹(恶魔)之杀戮者’。此外,能降恩予崇拜者,并解救危难。
(二)即阿耆尼国。位于西域之古国名。
又作乌耆国、焉耆国。东邻高昌,西接龟兹。其地即今新疆天山南路东北部之喀喇沙尔(Karashahr)。(参阅‘阿耆尼国’3657)
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现代维吾尔语称黑城。自两汉至唐,汉文史籍一般写作焉耆。九世纪中期回鹘西迁新疆后,称此地为Solmi/Sulmi。(参见耿世民、张广达《唆里迷考》),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二期,页147-159)元代汉名作唆里迷,十四、十五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当地后称Calis。
阿耆尼的神话故事
阿耆尼是吠陀教以及印度婆罗门教的火神,他又被称为阿哦那、恶祁尼、阿只尼。
创世之初,创造主梵天用他的肚脐创造出八位善良的天神,称为“婆苏”,意思是乐善好施;其中老六就是火神阿耆尼,又以他的威力最强大,成为婆苏的首领。
阿耆尼一词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词,与拉丁语的火焰“Ignis”是同源词。阿耆尼作为火的神格化象征了火焰永恒不朽的奇迹,古印度人就相信供奉给阿耆尼火的祭品会被净化以及传达到其他神祗,亦令阿耆尼带有净化和送信者的属性。
阿耆尼是典型的经历了三大主神信仰的兴起,但对自然界信仰(原提婆族)仍然保留了一定知名度的神。
据梨俱吠陀记载,其来源或存在形式有三种,即三界中,于天界为太阳,于空界为雷电之火,于地界则为祭火。此为印度教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思想之萌芽。于梨俱吠陀中,特别赞美火神之赞歌占全部赞歌之五分之一,仅次于因陀罗。祭祀时能把祭品传送给诸神,故被视为诸神与人之间的使者。
除人类、禽兽之外,火神亦普遍存于植物\水中;祭典之外,亦常于诞生、入门、结婚之时祭拜之。他的形象通常为全身呈红色,发光如太阳,面色如奶酪,无头无足或三头七舌,十方皆面、金眼、千眼等。在众多诸神中他与人类之关系最密切,人们相信阿耆尼能破除黑暗,烧尽不净,降魔除怪,所以他又称为‘罗刹之杀戮者’。此外,他还能降恩予崇拜者,并解救危难。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27 唐朝与印度的外交关系是怎样的?其实并不是一味和平
- 10-30 印度最美十大城市排名:金奈上榜,第七是印度富豪聚集地
- 10-25 成吉思汗能够远征欧洲地区 成吉思汗为什么会放过印度
- 10-12 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从何而来?每个种姓有什么含义呢?
- 10-08 成吉思汗已经率兵到了印度 蒙古最后为什么会放弃攻打印度
- 10-03 元朝当初为什么不攻打印度 得不偿失,况且也不值得下手
- 09-26 古印度面积辽阔 成吉思汗集其后人为什么不发兵占领
- 09-25 印度的婆罗门是什么?为什么印度的民众力量难以凝聚?
- 09-21 成吉思汗当初能横扫整个欧亚地区 为什么就是没有攻打印度呢
- 09-18 蒙古铁骑那么的厉害 为何就是没有打得过印度呢
- 09-18 同样都是文明古国之一 为何古时候的印度那么容易就被征服了
- 09-18 印度人口十大城市,首都排榜首,第三是印度硅谷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