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碧约牛腿琴是如何制作的?有哪些传统曲目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碧约小伙子常独自弹奏牛腿琴自娱或边弹边唱,也常为姑娘演唱的山歌伴奏,是哈尼族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中离不开的乐器。根据风俗习惯,只在收获季节才能弹奏。

  传统乐曲

  传统乐曲有:《情调》、《琴调》、《杂调》和《恋爱调》等。博物馆存放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支改革牛腿琴,全长57厘米。共鸣箱呈半个长梨形,系在一块核桃木上挖出腹腔,其上蒙以桐木薄板为面,琴箱长32厘米、最宽12.6厘米、最厚6.5厘米。面板中上部开有一个镂空音窗,直径3.6厘米。琴头呈半弧形弯曲,顶端刻以牛头为饰,中间开透空弦槽,两侧设有四个弦轴(左右各二)。弦轴色木制,轴长8.8厘米,轴柄为扁菱形。琴颈较短,前平后圆,上窄下宽,上端设有弦枕,正面胶有红木弧形指板,指板长26厘米。在面板音窗下方置木制琴马,张四条钢丝弦,琴弦拴于系弦板,用长马尾弓在弦外拉奏。其琴马、琴弦、系弦板、琴弓以及定弦和演奏技法,均与小提琴相同。此琴为北京民族乐器厂1962年制作。如今,牛腿琴已成为侗族人民的密友良伴,几乎男青年每人都有一支心爱的牛腿琴。每逢民族节日或农闲之时,他们常常拉起牛腿琴,边走边唱,到亲戚或朋友家去做客;平日的侗乡山寨,只要牛腿琴声一响,人们就会循声而至,欢聚一堂,拉琴唱歌,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尽兴方休。

  低音牛腿琴

  低音牛腿琴,侗族新型弓拉弦鸣乐器。我国音乐工作者设计研制,已用于北京、广西等地专业音乐团体和音乐演出中。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民族歌舞团李寄民与北京乐器厂合作,在侗族民间拉弦乐器牛腿琴的原形基础上,共同设计制作出低音牛腿琴,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的低音拉弦乐器。其特点是:共鸣箱硕大,设四轴、四弦,并有按音指板,琴弓于弦外运弓演奏,除琴的外观具有民族乐器形式外,琴弦、琴马,琴弓均与低音提琴相同,除可拉奏外,也可拨弦弹奏。这种低音拉弦乐器,有着良好的音响效果,已用于中央民族歌舞团乐队中。

  制作

  90年代初,广西艺术学院孔宪钊在李海生老师的协助下,研制成功的低音牛腿琴颇富民族特色。它除了有效弦长、琴箱空气容积借鉴了低音提琴的设计以外,琴的外形与民间牛腿琴极相似。琴身用一整段木料先挖凿出腹腔,即侧板、背板连为一体,其上再蒙以拱形云杉面板(较低音提琴面板稍薄)而成,面板中部两侧开有两个对称的砍刀形音孔。琴头雕刻以牛头为饰,正面下方开弦槽,两侧设有四个弦轴(左右各二),采用低音提琴金属螺旋轴。琴颈较短,上端设有弦枕,正面胶有硬木按弦指板,采用低音提琴弦,琴马形状为广西花山崖画图案,系弦板呈葫芦形,使用与二胡弓相仿的竹杆马尾弓在弦外拉奏,也可拨弦弹奏。其定弦和奏法均与低音提琴相同。此琴首次参加1993年3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93广西国际民歌节”的演出,它作为伴奏民族风情乐舞的低音拉弦乐器获得好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