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追溯中国的象棋文化,象棋是由楚河汉界孕育出的国粹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42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楚河汉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入了楚汉争霸的时期,在京索之战后,汉军击败楚军,项羽退守荥阳以东,而汉军久攻不下,无法跨越荥阳,双方在鸿沟僵持数月不分上下。而这鸿沟便是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

  研究中国象棋文化的发源地,离不开荥阳北部的广武山。楚汉争雄,鸿沟为界,相持经年,留下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楚河汉界”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国古代象棋包括棋盘结构、棋子颜色、博弈格局的设定等,从刘邦、项羽集团双方对垒攻战的历史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比拼智力的娱乐竞技项目,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访古探今,追溯中国象棋文化

  中国象棋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四年十月,汉军破曹咎取成皋后,与楚军隔沟对峙,双方僵持数月不分上下,最后,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鸿沟就成了“楚汉河界”,并成为日后象棋对弈的专业用语。

  如果向更早的年代追溯,可以寻觅到中国象棋的雏形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作工艺。中国象棋萌芽于极为古老的年代,最早的表现形式是祭祀与占卜。到周代,有了“六博”的形态和制作工艺。最早的记载是屈原的《招魂》:“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六博

  到汉代,中国象棋又经历重大演进,不再掷“琼”行步而出现“塞戏”的制作工艺。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出现《象经》这样的专述象棋的文字典籍,并且王褒做《象经序》指出象棋是以易学为核心理念的。到了唐代,人们则依据牛僧孺象棋中的传奇,展现出“宝应象戏”的基本形态,并且有金属棋盘和“金铜而形”的棋子,棋子的名目已有“将”“车”“马”“卒”“物包”和“矢石”。传奇中虽然没有标明棋盘,但在之后的北宋初年,苏绣名的“琴棋书画”作品中,可看出棋盘为“八八六十四格”“黑白相间”,以“四象”文搏斗为核心内容。

  唐末到北宋初的百余年间,象棋又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演进,由易学的“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的“四象之博”,发展成了楚河汉界象棋,即在棋盘的中部增加一条横线,名为“河界”,棋子分黑、红双方,隔“河界”对峙,且由格子里博“易象丕变”转为对弈双方隔“河”相对在“竖九横五”的纵横线上相争,象棋新演进而形成的态势完全秉承楚、汉在广武山隔鸿沟对峙的历史典故。

  随着时代的发展,象棋的制艺也与时俱进。如增添了一个名目“炮”,变古代象棋的六目为七目,但这对象棋的文化底蕴没有丝毫影响。

  《象戏》北宋.程颢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楸聊白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由此可见,在千年前的宋朝,诸多文学作品中就十分明确地表明,新演进成形的中国象棋形制和对弈方法确从楚汉隔鸿沟对峙中受到启迪。

  楚河汉界象棋制作工艺的深厚文化内蕴源于楚汉的鸿沟对峙,而象棋博弈的真谛“斗智不斗力”则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当年,项王曾约汉王隔鸿沟对话,并提出要和汉王单打独斗,刘邦笑着谢绝:“吾宁斗智,不能斗力”。而项羽早就埋伏了弓弩,此时话不投机立刻放箭射伤了刘邦。显然,象棋棋规里的“两王不能相见,后来之王见先到之王为负”应该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外,象棋棋子分红、黑,就更明确了象棋源于汉、楚之争。据记载刘邦宣称自己是“赤帝子”,起兵反秦时“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称炎汉,崇火德,尚红。项羽随项梁用会稽之兵起事,袭用秦制,又得东阳陈婴“苍头特起”之兵,崇水德,尚黑。所以楚河汉界象棋红方为汉、黑方为楚,双方对峙于鸿沟两边。更为重要的是,在象棋制作工艺中,楚汉相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展现到棋盘上“楚河汉界”为中分线,正是这一最基本的演进,让楚河汉界象棋与唐代以前的“象”棋完全的区分开来。

  楚汉相约“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这样,便产生了关于象棋开局的俗语:“红先黑后,输了不臭”,也在民间形成象棋开局红方先行子的惯例。

  中国象棋文化的发源地——荥阳广武山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的记载在很大程度上佐证了鸿沟的确是楚汉对峙广武山时的界河,而且此后还与象棋制艺、象棋文化产生了交集。

  荥阳曾有许多关于象棋的传说,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代的象棋制艺,如开局摆放棋子时,将(帅)不是摆在底线,而是摆在九宫格的中心。再如,开局的第一步必须走将(帅),先把它走到八佾的中心,这叫作“将军升帐”,也叫作“先礼后兵”。民间弈棋头一步“不走当头炮”的惯例,也来源于此。

  遗留了千百年的古代象棋实物现在还保存在荥阳的广武山一代,那里既有宋代、元代和明代的铜铸象棋,还有明代的楚河汉界象棋的丝织棋盘。宋代铜铸象棋的棋子大小与宋时的钱币相似,比钱币稍大、略厚,共32个棋子,在棋子正面,阳文楷书各自的名目,背面为相对应的图像。

  宋代铜铸象棋最妙的地方在于红、黑双方的铜质不一样,分别以红铜和青铜铸成,红黑双方的名目皆为“将”“士”“卒”“车”“马”“炮”,无“帅”“相”“兵”。元代铜铸象棋的棋子大小和宋代铜铸棋子差不多,但已经有了“帅”“相”“兵”,而且红方的“车”“马”另外加上了一个单人旁。明代丝织棋盘,除多绣出棋盘边沿的花边外,“楚河汉界”居中,分别绣了两组“竖九横五”的纵横线,与现今的中国象棋棋盘制艺完全相同。

  宋代铜铸象棋实物为楚河汉界象棋发展的追根溯源提供了极为有力的佐证。楚河汉界象棋在演进定型之初,黑红双方都是“将”“象”“卒”,无“帅”“兵”“相”,其中的“炮”铸为“袍”字,背后的图像为“抛石机”,表示“军事游戏化”当时是以石块为驳弹的。

  象棋文化背后的智慧结晶

  1.一门历史悠久的竞技艺术

  围绕着“鸿沟”而铺开的象棋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和智慧的底色。楚、汉在广武山隔鸿沟对峙,使鸿沟成为楚河汉界,催生了楚河汉界象棋;楚、汉以鸿沟为界的核心内容是“中分天下”,象棋棋盘秉承了这一观念;黑、红棋子以鸿沟为界,寓示双方是为了夺取天下、问鼎中原;“楚河汉界”棋盘的两边,各由“竖九横五”的纵横线组成,喻指“九五之争”。这都十分清晰地表明象棋双方博弈的核心理念源于楚汉对峙的历史事实,而“斗智不斗力”更是象棋运动的精髓。

  象棋自身构成是红、黑两方对垒,各个兵种有直走的,有斜走的,有长腿的,有短足的,有独自发威的,有借子使力的,棋子之间相互制约,32枚棋子,90个交叉落点,搭配协调有致。

  其次,双方的博弈公平、公正、合理,胜负的结果取决于对弈者对局势的把握,不像某些棋牌项目存在着一定运气成分和偶然的因素。另外,象棋棋艺的提高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学习者纵观全局,深思熟虑,或进或退,谨慎选择,因此具备突出的竞技性和艺术性。

  象棋的对弈双方按照规则落子,每时每刻都在角力制胜,“斗智不斗力”既是象棋运动的特征,又是象棋运动的精髓和象棋艺术发展的原动力。二人对局,按照规定的位置,在棋盘上各放棋子16枚,分为不同的兵种,各子走法不同。棋盘系由9条纵线和10条横线组成,中间划定河界,90个据点双方各占其半,先后交替走子,以“将”死分胜负,互相不能“将”死则为和棋。

  象棋中同一个“马”或“炮”等棋子的作用,会因为下棋者的使用水平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距,这就是象棋竞技性的明显体现。下棋古有别名“手谈”,同样是其艺术性的体现。从一千多年前流传下来的棋谱和在实践与排演中不断形成的棋谱来看,都能看出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竞技艺术的载体;而对弈者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表达着自己的思想与风格,也让象棋所具有的艺术性和多元化审美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集历史、军事和娱乐价值为一体的象棋文化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的“楚河汉界”其历史遗址犹存,证实了中国象棋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此确有密切联系,也不断激发人们对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和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产生无限的遐想。

  中国象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和贡献于人类的瑰宝,益神润智,蕴含深厚哲理,不仅能够娱乐休闲,更能够启迪思维,陶冶高雅情操,是一门开发人的智慧、提高人的心智水平的综合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象棋是“智慧的体操”,象棋对弈作为一种智力竞技,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棋局变化多端,下棋时每盘棋的走法各不相同,每一招棋都不可能有现成的样式去供模仿,都需要对弈者去发明、去创造、去实战演练,每一步棋都是对弈双方智力的比拼、才情的博弈。同时,棋局发展又遵循特有的规律,要求人们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棋战中两军对垒要讲究谋略战术,而且棋场斗智之时,对弈双方的思维异常集中,大脑皮层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换句话说,下棋时人们并不是静止地坐着只靠大脑进行思索,因为人的全身是一个统一体,身体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正如进行各种体力锻炼活动有益于大脑一样,下棋时人的大脑活动也对身体其他部分起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人们常把象棋称为“智慧的试金石”“聪明人的游戏”。

  在象棋古谱中,排局常常占了很大的位置,一个奥妙的排局,表面看来一方已处于绝对劣势,却有一系列“起死回生”的妙招可以解救,在演变中对弈双方都是危机四伏、草木皆兵,形势变幻反复无常,一步绝招可以置对方于死地,但倘若一着不慎,则难免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局。从这一点来说,与其说是下棋,还不如说是在打仗,也就是说,象棋体现了一定的军事思想和策略,是孙子兵法的再版,事实上,一些优秀的军事家之所以能运筹帷幄,不少人都从象棋中汲取过丰富的营养。

  结语

  象棋作为一种高雅的娱乐项目,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无论对弈全盘,还是下残局、排局,象棋都毫无疑问充满魅力、引人入胜。下棋,儿童作为游戏,青年作为斗智,老人作为消遣,品味其中奥妙,其乐无穷,男女老幼,都可成为对弈者。以棋会友,共同提高。

  尽管象棋具有如此多的内涵价值,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象棋这一古老的国粹也面临着新的危机。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娱乐活动也大为增多,人们对象棋这种古老的竞技娱乐活动关注度下降,让象棋遇到了前所未有发展瓶颈。因此,让更多人领略到象棋的魅力,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的国粹,是象棋将来的重要工作之一。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