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蒙古族礼仪 蒙古族的哈达有什么文化内涵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43分类:历史

哈达,蒙古语称“哈达噶”,发音上贴近藏语“卡达尔”,汉语意为礼巾。是藏、蒙古等民族礼仪往来必备的丝织礼品,而献哈达是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书载“哈达”是从萨迦法王、元朝国师八思巴流传开来的。据说八思巴1260年被封为“大宝法王”后返回萨迦寺时,首开向卫藏地区各大寺院的菩萨、佛像及僧侣、官员敬献、赐奉哈达之先例,由此便形成习俗并流传开来。

哈达种类较多,其中白色最为常见。藏民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吉祥和繁荣的象征,献白色哈达可看作是藏民族崇白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此外还有淡蓝、纯蓝、黄色及五彩哈达,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或近亲做彩箭用的。按佛教教义的解释,这种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只在特定的时候用。

哈达的颜色为蓝、白、红、绿、黄,蓝色喻为蓝天,白色象征白云,绿色象征江河水,红色象征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

十六世纪中叶,藏传佛教随着卫拉特蒙古各部的迁徙而流传至如今的阿拉善、鄂尔多斯等地区。随着蒙古族人民接受了藏传佛教僧侣手中的哈达,并作为日常礼仪的必备物品世代相传。但是由于民族信仰的差别,蒙、藏民族所崇尚的哈达颜色也略有不同。

一、蒙古族的尚蓝传统

千百年来,逐水草游牧的蒙古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广泛使用哈达的礼仪习俗,蒙古民族崇尚的哈达是蓝色的,这与其民族宗教信仰有关。自远古时期开始,蒙古民族就崇拜大自然——信奉长生天,认为蓝色的苍穹的浩瀚无边、纯洁美丽、清新永恒,以威猛的神力呵护着草原上的万物生灵。为此,蒙古民族无比敬慕苍天之蓝色。为了达到人与大自然完美和谐统一,蒙古民族年轻男性身着与苍天相谐的蓝色服装;年轻女性身着与大地相谐的绿色衣裳。随着年龄的增长,服装的颜色由浅变深。并由此,形成了强烈的生态意识和道德观:衡量一个人的品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委、决策任何事情,总是以生态道德理念为尺度,来护卫大自然的原始状态,对赖以生存的绿色植被珍爱如命。所以,他们自豪地把自己称之为“蓝色民族”

白色和黄色哈达原本不属于蒙古民族。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全面渗透,白色哈达和黄色哈达也随之出现在蒙古草原。但是,因为几种哈达的使命和寓意不同,在使用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白色哈达仅限于在丧葬场合使用,黄色哈达只是拜佛时使用,这两种外来的哈达无法取代固有的蓝色哈达。鄂尔多斯蒙古族也有少量使用银灰、白、黄、蓝等颜色的哈达的习惯。

二、敬献哈达的礼仪

(一)敬献哈达的不同场合及寓意

蒙古民族的蓝色哈达不仅象征纯洁神圣、清新永恒的苍穹,还寓意着淳朴善良、美好吉祥等丰富多彩的情感。同样的哈达在不同的场合,也体现着不同的情感价值。

1.调解矛盾敬献哈达:表示愧悔、致歉、谅解,如对方接受了哈达,意思是愿意重归于好,化干戈为玉帛,照常往来。

2.活佛和学者接受群众的哈达时,顺手将哈达回敬于对方的颈上,这意味着祈祷菩萨保佑,万事如意。

3.会见客人敬献哈达:会客方将哈达裹成一把,突然抛向空中,如同从空中飘来的彩云献给客人,以表热烈欢迎前来光临,祝白昼吉祥夜吉祥,日照中天亦吉祥,日日夜夜呈吉祥,愿得三宝赐吉祥等。

4.拜会尊长敬献哈达:学生将哈达捧在双手托起,身体微微前倾,恭敬尊长,然后绕头后挂在自己的颈上,以表敬意,感谢师长的教诲。

5.婚礼节庆敬献哈达:传统的进门仪式十分讲究的,从下马、上车、进门、上楼到入厅每次都得唱一次颂歌,献一条哈达。新娘入厅后,坐在新郎下首,迎亲、送亲的队伍也入厅依次坐定,接着便献“切玛”,敬酒,给佛像唱敬酒歌,父母献上哈达,再在柱头上挂哈达。参加婚礼的人唱谐青,以示祝贺,主人献哈达,感谢众人,履行礼节后,新郎送新娘入洞房,其他人便尽情吃喝玩乐到天明。亲朋友好都可陆续送哈达和礼物,祝颂恩爱夫妻,白头到老。

6.送亲朋友好远行敬献哈达:亲朋好友远行送别时敬献一条哈达,祝福亲友一路平安,万事顺风,心情愉快,我们的心就象哈达一样纯洁美丽,我们的感情就像哈达一样心心相印,祝愿亲朋好友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二)敬献哈达的方式

由于哈达所蕴含的深厚的宗教含义,敬献哈达又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将哈达顺长对叠成四幅双楞,把双楞一边整齐地对着被献者。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

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通常情况下,面对活佛、高僧、长辈要躬身俯首,双手捧献于其手中,或献于案上,或通过代理人员转献,对方还会将哈达回挂在献者的脖子上。对晚辈则要将哈达披挂于对方颈项。平辈间则略微躬身,将哈达献到对方手中,这时受者也应躬身双手承接,以表示恭敬和谢意。

三、哈达的种类和尺寸

方志《蒙古·二卷》中云所谓哈达者,帛也。或以绸、或以白、或蓝,长短不一,长约一尺五寸或一尺二寸,两端有拔丝,约半寸许,其长短视受者分级而定。

一般而言哈达可分为四种:特等的哈达或第一种哈达叫佐达尼莫德勒或纳库哈达,而纳库哈达又分为“吉祥八瑞”、“有寂安乐”、“巴(化)日呈祥”、“长寿哈达”等四种。其中“化日呈祥”哈达中央织有隐花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幛、宝瓶和金鱼等八祥瑞图,上下两端为二龙戏珠;左右两边为相互连接,象征坚固不摧,永恒在万字符号和藏文偈句“白昼吉祥夜吉祥、日照中天亦吉祥、日日夜夜呈吉祥、愿得三宝赐吉祥”字样。这种哈达的规格为300厘米或600厘米长,66厘米宽左右。这种特制哈达一般敬献给活佛和喇嘛等高僧。

第二种哈达叫阿喜哈达,长100~200厘米,上织有吉祥八瑞或菱形图案,这种哈达一般敬献给长辈、先生和父母。

第三种哈达叫素喜哈达,长66~99厘米,宽40厘米,哈达的两端印织有吉祥字样,一般在亲朋好友互赠时用。

第四种哈达叫素达哈达,长99~132厘米,宽24厘米左右,质地不太好,纺得稀疏如网,用在大众场合互相认识或交际时用。

由此可见,在蒙古族人民顶礼佛像、拜见尊长、迎来送往、致敬致贺、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均有献哈达的习惯,它也是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载体。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