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同样是明朝的开国文臣,李善长为何排在刘伯温前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在朱元璋的创业初期,除了诸如常遇春、徐达、汤和、李文忠等武将之外,还有李善长刘伯温、朱升、宋濂等文官,其中李善长、魏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更是被封为国公。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同样是明朝的开国文臣,李善长为何排在刘伯温前面?

  文学演义中,刘伯温被神话了,一直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但在真实历史上,他只不过才被朱元璋封为了二等伯爵,就连与他齐名的李善长都比他的爵位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

  首先,李善长投效朱元璋的时间要比刘伯温早。据史书记载,李善长于元至正十三年(即公元1353年),在朱元璋去攻打滁州的途中便投效了他(《明史·李善长传》:“朱元璋攻取滁阳时,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而刘伯温则是在元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60年)被朱元璋邀请至应天为他出谋划策的。也就是说,李善长是自己主动投效朱元璋的,在眼光上要长于刘伯温。


  其次,李善长的情商要比刘伯温高。刘伯温原本是仕于元朝的,但为人比较正气,不善于转弯,所以处处被针对,以至于最后辞官还里,以表对元朝腐败昏聩之不满。反而李善长处事就比较圆滑了,比如朱元璋攻下南京之后,想要趁势攻打镇江,但手下的谋士都认为太操之过急了,就打算不支持朱元璋的行动。就在朱元璋陷入尴尬的境地时,最终还是李善长站出来替朱元璋解了围。

  然后就是两人的能力了。李善长不仅能制定各种战略计划,还能完全把控好后勤。前线作战的朱元璋完全不用担心粮食供应以及各种武器装备不足的情况,因为他知道后方坐镇着李善长。《明史·李善长传》记载:“朱元璋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而刘伯温呢?王世贞评价:“有人将刘基比作张良,刘基在谋略上确实无愧于张良,但说到做官或不做官的气节,却差得远了。”

  最后就是朱元璋的态度不同。朱元璋对刘伯温可谓是爱并痛恨着,从士大夫的身份来说,刘伯温是一个想拥有个人思想的读书人,而朱元璋或者任何一位帝王的控制欲都是非常强烈的,所以在某些问题上,两者很容易发生冲突。比如朱元璋能想到的,刘伯温也能想到,朱元璋没想到的,刘伯温替他想到了,这就让朱元璋感到心惊,怕这样一位臣子会难以掌控。

  朱元璋:“(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