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诸葛亮作为统御三军的蜀汉核心人物,他为什么会失败?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4分类: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用情过深,让诸葛亮处处受到感情的羁绊。不可否认,诸葛亮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不然的话,刘备也不会在临终时将蜀汉命运和子孙福祉全都托付给他。诸葛亮的重情重义乃至用情过深,体现在他对四个人的态度上。

  第一个人是刘备,自从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便"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如此用情,堪称好臣子。第二个人是赵云,赵云死的时候,诸葛亮更是痛断肝肠,哭称"去我一臂也",如此用情,堪称好领导。第三个人是张苞,张苞的死,让诸葛亮怀念起当年的关羽张飞这些老战友,如此用情,堪称好战友。第四个人是刘禅,诸葛亮作为蜀汉实际统治者,并没有像大部分权臣那样架空皇权,他对刘禅,始终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此用情,堪称好长辈。

  可见,诸葛亮如此用情,完全称的上一个好臣子、好领导、好战友、好长辈,但他作为一个统御三军的蜀汉核心人物,这就明显用情过深了,人一旦被感情所羁绊,就会处处受到心灵的掣肘,所以在波云诡谲的三国战场上,当诸葛亮后来面对冷血无情、不择手段的司马懿时,才会屡屡受挫。

  二,用脑过度,让诸葛亮过早的燃尽了生命的烛火。诸葛亮在历史上留下的最佳口碑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诸葛亮事必躬亲,凡事亲力亲为,最终用脑过度,活活把自己累死了。

  诸葛亮的用脑过度,在北伐战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当时的诸葛亮年事已高,体力和脑力,均已不能支撑长久的、高强度的消耗,但他仍然在六年的时间里密集的组织了六次北伐。在每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既要在前线与司马懿斗智斗勇,还无时无刻不为后勤粮草的供应而殚精竭虑。工作量之大,工作强度之高,均超出了一个正常劳动者的工作极限。其实,诸葛亮的用脑过度,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当时的蜀汉阵营中,不乏像姜维、魏延、王平、马谡这样的得力干将,但是诸葛亮始终不懂做领导的艺术,没能成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让自己陷入了越干越累、用脑过度的恶性循环。

  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诸葛亮的超级大脑终于不堪重负,这颗三国时期最亮的星,还是凄凉的落在了秋风五丈原的暗夜中。

  三,用兵过慎,让诸葛亮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常言道,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的用兵,向来是稳字当头,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但实事求是的讲,一味求稳,并不是一个优秀军事家的正确做法。诸葛亮的用兵过慎,有两个事例可以说明。

  第一个事例就是刘备要伐吴时,诸葛亮坚决反对,他认为这样属于劳师远征,会给主要敌人曹魏以可乘之机,当然,从最终刘备战败的结果来看,诸葛亮的担忧不无道理。可是,如果我们分析刘备伐吴的整个过程,就会发现,诸葛亮还是犯了过于谨慎、经验主义的错误。刘备大军在伐吴初期,一度势如破竹,孙权甚至被迫提出了割让荆州换取和平的方案,由此可见,刘备的伐吴还是战果丰硕的,远远超出了诸葛亮的预期。只不过,刘备后来犯下了致命失误,葬送了到手的战果,但这并不能掩盖刘备开放式的用兵胆略和冒险主义精神,也不能掩盖诸葛亮过于谨慎的用兵习惯。

  第二个事例,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子午谷奇谋。当魏延提出来5000精兵偷渡子午谷直捣长安时,诸葛亮认为过于冒险,断然否决了该方案。然而对错不辩自明。诸葛亮已经忘记了,几百年前,刘邦就是靠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通过走山间小路,一举挺进中原。诸葛亮更是不知道,几十年后,魏国的邓艾就是涉险偷渡阴平小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了蜀汉。兵法之妙,贵在一个"奇"字,这竟然被我们堂堂的"武侯"所忽略了。

  四,用人过严,让诸葛亮挥霍了蜀汉本就捉襟见肘的人才资源。诸葛亮这个人呢,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堪称三国时期的道德楷模兼劳动模范,但他在严于律己的同时,并没有做到宽以待人,这主要体现在他对领导、对下属这两个方面。

  诸葛亮对领导,是十分挑剔的。刘备三顾茅庐,他才肯出山,这还是在他确认了刘备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之后。即使是他成为刘备的下属后,他对刘备也十分严格,有一次刘备亲手编织了一顶草帽送给诸葛亮遮阳用,诸葛亮就反问刘备"主公已经没有远大志向了吗",这让关羽张飞很是不爽,认为诸葛亮"不识抬举"。

  诸葛亮对下属,更是十分挑剔。魏延是一个曾经弑杀旧主的人,但他进入蜀汉阵营后却是忠心耿耿、从无二心,却因为前科问题,屡屡受到诸葛亮的针对,最终被算计致死。在这方面,马谡也是个典型,他作为诸葛亮的高级内参,才华横溢,潜力无限,却因为街亭一次失误,就被诸葛亮斩首示众,在他临死那一刻,估计也会纳闷:同样是立下军令状,怎么当年关羽就不用死?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