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在费祎遇刺后,刘禅为何就背离了诸葛亮的六字真言?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5分类: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的六字真言,可保蜀汉不灭,可惜刘禅却“记反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向刘禅上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前出师表》,其中有这样一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总结了西汉兴盛的原因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而东汉衰落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其中“亲贤臣,远小人”就是诸葛亮留给刘禅的六字真言。在诸葛亮病逝不久,刘禅还能够严格按照这六字真言管理朝政,亲近诸葛亮推荐的蒋琬和费祎,并重用他们,蜀汉国力臻臻日上。

  然而,在费祎遇刺身亡不久,刘禅就背离了这六字真言,变成了“亲小人,远贤臣”,他给“记反了”。从此,刘禅宠幸宦官黄皓,重用与黄浩交好的陈祗和阎宇,远离为国征战沙场多年的大将军姜维,导致蜀汉国力江河日下,最终被曹魏所灭。

  那么刘禅为什么会“记反”呢?从诸葛亮生前和死后两个方面,分析如下。

  刘备临终前,白帝城将后主刘禅托孤给丞相诸葛亮。诸葛亮不是一般的托孤重臣,而是以后主刘禅的“相父”身份接受托孤的。蜀汉那么大的国家,每天国家的事情数以万计,诸葛亮怕刘禅经验阅历不足,处理不当,影响国家,于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军营中凡是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得经过他的手。诸葛亮这是对刘禅的溺爱,不敢放手,不敢过早地将朝政大事交给刘禅,没有锻炼刘禅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如果诸葛亮活着,他大包大揽,刘禅当一个甩手掌柜,是勉强可以的。可是诸葛亮总有病倒、去世的那一天啊。

  即使诸葛亮是铁人,他也扛不住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啊。何况诸葛亮是一个文官,缺乏锻炼,身体不好,日夜操劳之下很快病倒了。可是,诸葛亮在后几年,并不在成都,辅导刘禅,而是在前线打战。这就放松了对刘禅的教育,刘禅没有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刘禅顿时懵了,他的靠山“相父”没了,他又一次失去了“父亲”。相对于第一次失去父亲刘备,这一次刘禅失去的不只是“相父”,还失去了自己的“导师”。诸葛亮的突然去世,刘禅猝不及防,幸好有诸葛亮推荐的蒋琬和费祎这两位贤臣可以重用,暂时稳定住了蜀汉局势。这时的刘禅,还是“亲贤臣,远小人”的。

  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资治通鉴》)

  公元246年蒋琬去世、公元253年费祎被刺杀、董允去世,“圆滑”的陈祗接替丞相之职,后主刘禅才逐渐沉迷于酒色之中的。在诸葛亮及其推荐的蒋琬、费祎去世后,刘禅失去了约束,使小人黄皓有了可乘之机。他终于有了机会,在刘禅面前进谗言,把刘禅带偏。

  因此,在诸葛亮生前,刘禅一直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听从诸葛亮的嘱咐,一直把“亲贤臣,远小人”,可是在诸葛亮死后,尤其是蒋琬、费祎、董允死后,刘禅彻底“没人管了”,犹如脱缰的野马,彻底放飞自我了。他宠信宦官黄皓,渐渐荒废了朝政,大造宫殿,开始享乐了。

  如果刘禅在蒋琬、费祎、董允贤臣们死后,继续寻找新的贤臣,亲近新的贤臣,蜀汉国力也不会那么快衰弱,也不至于在公元263年被邓艾兵临城下,开城投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刘禅身边如果一直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品德高尚之人,他也不至于荒废朝政,贪图享乐。

  虽然蜀汉灭亡还有其他原因,如蜀汉国力最差、缺乏人才等原因,可是刘禅将“亲贤臣,远小人”,变成了“亲小人,远贤臣”,导致贤臣远去,小人蜂拥而来,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