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汉朝到底是经学取士还是孝廉取士?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历史上汉朝到底是经学取士还是孝廉取士? 事实上,不论是经学取士,还是孝廉举士,两者皆有,并且孝廉举士是有包含经学取士在内的,今天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经学取士:来自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致使经学发达,儒者多盛行以经学传子,形成累世经学,朝廷任官也以经学取士,结果造成重教育、声望高、历史悠久的世族产生。
孝廉取士:是属于察举的一种,所谓的察举即是考察后给予荐举之意。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度趋于完备,对于察举的人才也有明确的规定,即以儒术取士。而且察举范围也不限于现任官吏,并在察举科目中新增孝廉一项。所谓的孝廉就是孝子和廉吏。举孝廉之要求,一为岁举,二是必由郡国向朝廷荐举,三则人数有规限。汉武帝在元朔元年下诏,严格规定郡国岁举孝廉,由是岁举孝廉,始得贯彻执行。举孝廉须经中央复试,即皇帝策问,而儒家经义又是其中必考的内容。在问以经国大事时,也必须依经学之旨做出回答。
汉武帝开创了察举制主要以儒术取士的新规定!
《汉书武帝纪》:建元九年(前140)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武帝时察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孝廉、茂才(秀才)三种。就察举的范围而言,汉文帝时基本限于现任官吏的范围,而汉武帝时则扩大到一般的习经、通经之士。
贤良:一般称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举贤良始于汉文帝时,形成定制是在汉武帝时期。贤良文学就是那些合于儒家经学要求的德才兼备之士,当时所谓文学即经学也,贤良文学也就是通经之士。
孝廉:就是孝子和廉吏。两汉孝廉的个人资历以儒者为最多。
茂才(或称秀才):被举为茂才的奇才异能之士,相当一批是治经儒者,因为察举茂才的主要目的不外是按照儒学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敦美风俗、改善吏治。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乱世时期,黄权为何劝说刘璋不让刘备进入蜀中?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 11-30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武则天如此重用她
- 11-30 唐中宗在神龙政变中复辟后,他为何拜上官婉儿为昭容?
- 11-30 上官婉儿究竟有什么才能?竟能被武则天提拔为宫中女官
- 11-30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 11-30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 11-30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 11-30 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
- 11-30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而这又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 11-30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是什么关系?为何后世会有两人的传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