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为何说若是魏延活下来了,就意味着刘禅掌权成功?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3分类: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延到底有多厉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魏延不死,蜀汉不灭”是谁说的,其实历来都没有定论,有人说是刘禅,也有人说是黄皓,在本文看来,这根本无从查起,大概率是后人杜撰的,不过这句话本身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为何说这句话有道理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魏延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魏延和刘家的关系!

  一说起魏延,很多人就会想到三国演义中,那个被诸葛亮钦定有反骨之人,实际上这种说法乃是小说之言,不可相信!反骨这玩意,根本就没有具体标准,完全是别人拿来攻击对手的武器,魏延若是真有反骨,刘备、庞统、法正这些大才怎么可能看不出,怎么可能就诸葛亮一个人看出?而且刘备后面还如此重用魏延,这其实就说明了,反骨的说法乃是虚的,不足为信!而且在正史中,也确实没有反骨的说法,魏延从一开始就是刘备的部曲!

  《三国志》: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魏延跟随刘备入川作战,屡立战功,得到了刘备的赏识。在之后的汉中之战,魏延更是大放异彩(这一点乃是本文推测的),被刘备升为镇远将军,并让魏延镇守汉中,令众人震惊!

  《三国志》: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史书中对于魏延在汉中之战中立下了何种大功,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后面刘备对魏延的器重与提拔来看,魏延肯定是在此战中大放异彩了,不然刘备不可能一下子把魏延拔高到如此程度!当时刘备打下汉中后,众人都以为刘备会把镇守汉中的职责交给张飞,毕竟关羽张飞乃是刘备手下数一数二的名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他们从刘备年轻的时候就一直跟随,是刘备信得过的人。然而刘备却并没有选择张飞守卫汉中,而是让魏延前去,令众人震惊,所谓“一军尽惊”,足见众人对刘备如此器重魏延是多么的诧异!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会心一笑,认为刘备不让张飞去守卫汉中,乃是因为当年张飞醉酒丢了徐州,实际上压根儿不是这个原因,当年张飞丢徐州,并非是因为醉酒,而是因为徐州内部的背叛!徐州的丢失并不能完全归罪于张飞,这也是为何徐州丢失后刘备还对张飞委以重任,因为此战并非张飞全责!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让魏延去守卫汉中,并非是对张飞不信任,而是刘备发现了魏延的才能,他需要一个更年轻的统帅!一说起统帅,立马就有人说五虎上将了,但在正史中,其实刘备手下真正可用的统帅只有三人,一个是关羽,一个是张飞,还有一个便是魏延了!那么众人关注的赵云呢?事实上,正史中的赵云虽然表现也不错,但基本很少有独立领兵的机会,你可以说他是猛将,但不能说是统帅!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其实用了这么一句话,非常好地解释了赵云和黄忠在刘备集团的定位。

  原文: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灌婴)、滕(夏侯婴)之徒欤。

  赵云黄忠并非统帅之才,而马超原本就是西凉的军头,虽有才但刘备也不敢用啊,所以说,刘备手下真正可用的统帅只有关羽、张飞、魏延三人。也就是说,其实刘备是将魏延提拔到了仅次于关羽张飞的地步,认为魏延可以独领一军,独当一面!当时的刘备,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占领了荆州、益州,拿下了汉中,接下来就只需要等着天下生变,从汉中、荆州一同北伐了。可见汉中是多么的重要,而同荆州一样重要的汉中,刘备却交给了魏延,足见刘备对魏延是多么的信任!这不仅仅是能力问题了,还是关系问题!可以说,从此处便可以看出,魏延是属于刘备元老集团的自家人,是留给刘禅的重臣!

  魏延这个人,凭借战场的良好表现,受到了刘备的赏识,而就在任命颁布下来后,刘备直接问了魏延一个问题,问魏延有何感想。按照正常人的思路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感谢领导的栽培,表明自己以后要唯领导马首是瞻。但是魏延却非常豪气地说了这么一段话!

  《三国志》: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魏延此话一出,感觉非常狂妄,但这其实是魏延的真实想法!很多人认为魏延吹牛了,但是魏延创建的汉中防御体系,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守卫汉中数年,几乎没有曹军敢于前来进攻。魏延死后,王平守卫汉中,曹爽率十万军队前来进攻,众人都想撤退,以避魏军锋芒,但是王平坚持了魏延的防御战略,成功的将魏军阻挡在汉中之外。数十年后,姜维指挥汉中,他改变了魏延的防御体系,结果直接被钟会打穿了汉中,由此可见魏延的汉中防御体系是多么的厉害!魏延绝非吹牛,他是有真材实料之人!

  若是魏延不死,由他驻防汉中,他的防御体系不被改变,钟会根本就打不进汉中,蜀汉不至于快速灭亡!有人说了,魏延能挡住钟会,但不一定能够挡住邓艾啊,这就要说到第二个理由了。

  事实上,我们单从魏延的用兵,就可以推断,若是魏延不死,邓艾是进不了蜀汉腹地的,因为魏延肯定会提前在阴平小道防守!魏延这个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谋略,那就是子午谷奇谋,能提出子午谷奇谋的这种人,绝非那种死板用兵之人,他会挑人家的软肋打,自然也会防守自己的软肋!而且即便他守不住自己的软肋,邓艾也是攻不破绵竹的。

  邓艾带来的军队,其实并没有多少,只要蜀汉好好防守,不要去和邓艾打阵地战,完全可以将邓艾军队拖死。当时蜀汉尚书郎黄崇就曾多次劝谏诸葛瞻,立即抢占险要关隘,不要放魏军进入平原,结果诸葛瞻毫无实战经验,不听手下劝阻,将魏军放进了平原,而且还去和魏军打阵地战,最终被打得大败,葬送了成都平原的最后一支精锐!

  在原本的历史记载中,是由诸葛瞻领兵阻挡邓艾,最终被打败,而若是魏延活着,则领兵之人很可能并非诸葛瞻这个蠢材!大家都知道,刘禅和诸葛亮,表面感情好,但实际上双方私下还是有争夺的,原因很简单,蜀汉大权都被诸葛亮把控了,刘禅要想有作为,必须会拿回大权,而魏延,其实就是刘禅夺回权力的一个关键人物!

  刘备去世前,任命了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负责朝政,一个是李严,负责军队。可以看到刘备虽然对诸葛亮委以重任,但是他也并不是完全信任诸葛亮的,只是把朝政交给了诸葛亮,而不敢把军权交给他。不过诸葛亮的手段非常高明,在稳定蜀汉的局势以后,他以平定南中、北伐曹魏为契机,成功的拿到了军队指挥权,并最终通过一系列手段击败李严,成为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人物,可以说,此时的诸葛亮,完全可以称之为蜀汉的太上皇了。

  如果你是刘禅,你看到诸葛亮如此恐怖的实力,你会怎么想?自然是想拿回权力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命啊,汉献帝的例子就在前面啊!可诸葛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刘禅如何反抗呢?这里面的重要人物便是魏延了!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出身,被刘备委以重任,而且镇守汉中这么多年,在军中比较有资历,再加上刘禅周边都是诸葛亮的人,这样的话就只有魏延能够帮到他了。

  而魏延这边,其实也很悲催,他原本是镇守汉中的独立统帅,结果诸葛亮一来北伐,他便成为了最高统帅,魏延手上连一万士兵都没了,每次他想要领兵独立作战,诸葛亮都不允许,这其实非常可疑!魏延的军事才能,那可是受到刘备认同的,堪比关羽张飞,诸葛亮之前不过是个搞后勤的,你凭啥认为魏延的军事谋略不行?况且魏延在北伐时期还击败过魏国名将郭淮,其才能足以独领一军了,但事实上魏延一直被压制着,直到诸葛亮去世的前夕。

  诸葛亮去世前,并没有找魏延前来商议军队大事,而是让杨仪统兵撤退,不要管魏延。结果诸葛亮死后,杨仪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命令直接撤退,而是去找魏延商议,得到魏延不愿意退兵的情况后,杨仪便自己带兵回去了。之后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魏延竟然带着军队去进攻了杨仪的军队,而且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作乱,最终的结果是魏延战败被杀,同时被夷三族。而杨仪回到成都后也没有任何升官的嘉奖,令人匪夷所思!试想一下,若是杨仪斩杀魏延,真的是正确行为,刘禅为何不给杨仪升官呢?

  杨仪没有升官,非常郁闷,找费祎抱怨,说了这么一句话,顿时解开了整个事件的谜底!

  《三国志》: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注意杨仪说的这句话“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很多人将这个魏氏理解为魏国,意思就是如果当初投降魏国,待遇会更好。但是本文认为这里的魏氏可以理解为魏延,意思是如果当初率军从了魏延,现在绝对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为何从了魏延就不会这么惨呢?因为魏延的背后就是刘禅啊!

  所以说,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的争斗,其实就是刘禅和丞相府的争斗,大家都在争夺军权,当初诸葛亮死后,杨仪没有马上撤军,而是派人去联络魏延,试探魏延的口风,估计就是在讨价还价,看看自己到底是跟丞相府的这帮人划算还是跟魏延这帮人划算,最终杨仪选择了丞相府这帮人,所以丞相府的人继续把控大权,刘禅继续被架空。而若是杨仪投靠了魏延,那么刘禅就掌握了军权,他就可以拿回属于自己的大权,丞相府一派的人,必定不会再像原来那么受重用了。也就是说,诸葛瞻也不可能像原来那么受重用,不可能再领兵去对抗邓艾!

  所以说,若是魏延活下来了,这就意味着刘禅掌权成功了,不再是笼中鸟,诸葛亮一派的人将会大受打压,诸葛瞻也不会太受重用,抵抗邓艾时,但凡有个正常点的,聪明点的,愿意听属下建议的人,那么邓艾就将被彻底困死在蜀汉腹地!蜀汉端不至于灭亡得这么快!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