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曹操与杨修斗智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它带来了什么影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3分类: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修智解曹娥碑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与杨修斗智的故事流传已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智解曹娥碑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于《世说新语》,而让大多数人记住这个故事的,而是《三国演义》。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又给曹操与杨修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一、智解曹娥碑。

  曹娥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孝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嘉奖的道德楷模。她的父亲是上虞的巫者,喝醉了酒坠江而死。当时十四岁的曹娥闻讯后,围绕着江边啼哭了七昼夜,最后跳入了江中。过了五天后,曹娥的尸体背负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江面,大家将他们父女葬在了江边。

  这件事惊动了朝廷,朝廷不但对曹娥大肆嘉奖,还让当地官吏为她立碑纪念。写曹娥碑的人名为邯郸淳,年方十三岁。他才华过人,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了这篇碑文,并立碑在曹娥的墓旁。这就是曹娥碑的来历。

  而这篇碑文也给后人引来了一个哑谜。这个哑谜的作者就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蔡邕。他闻知曹娥碑的故事,并对这个碑文产生了好奇,专门去参观这个碑。当蔡邕来到曹娥墓前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于是蔡邕用手摸着碑读了这篇碑文。看后,他拿笔在碑的后面写了八个大字,后人也将这八个字刻在了碑上。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理解着八个字的含义。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部下来到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家中探望时,看到了这个碑文以及这八个字的拓本。这八个字是“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当时曹操就和部下一起想这八个字的含义。曹操问大家可否明白这八个字的意思,其他人都说不知道,只有杨修说自己已经知道了。曹操让杨修先不要说出答案,等自己想出来再说。

  当曹操从蔡文姬家出来,上马走出了三里,这才醒悟出来八个字的含义。他让杨修说出他的答案,杨修解释说,黄娟是有颜色的丝,绞丝旁加色就是个绝字。同样的,幼妇是少女,加在一起是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是个好字,齑臼是专门捣碎辛辣食材的器物,受加辛就是一个辞字(繁体字)。这样,这八个字连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大惊说,杨修的见解与自己相同。其他的同僚也都一起赞叹杨修的才思敏捷。可是,在《三国演义》这样的书中,作者写这样一件事,就仅仅为了解个哑谜,暴露曹操与杨修的差距吗?

  二、杨修之死。

  如果我们继续将《三国演义》看下去,就会发现,在这个时候杨修的生命已经接近了尽头。在不久之后,曹操因为汉中之战的挫败,心情烦闷。当部下请问晚上的口令时,曹操见晚饭中有鸡汤,便随口说了个鸡肋。谁知道杨修听到口令后,就命令手下收拾行装,做好撤退的准备。

  夏侯惇得知消息,来问杨修为何如此。杨修解释说是从口令中分析来的。他说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曹操对于汉中的看法,就如同鸡肋一样。不久曹操就会下令班师,现在先做好准备,以免到时候慌乱。夏侯惇听了杨修的解释,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也让自己的部下进行准备。这使得曹营中人人准备归计。

  这个情况被夜巡的曹操发现了。他召来夏侯惇询问,夏侯惇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曹操。曹操闻言大怒,说杨修擅自制造谣言,乱我军心,于是将杨修斩首,号令辕门之外。此时离杨修解出曹娥碑的谜底仅仅过去了不长的时间。

  我们看到,杨修的举动确实有不当之处。因为杨修说的,鸡肋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是,这个时候曹操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放弃汉中的争夺,因为弃之可惜。所以,杨修此举实际上是替曹操下了撤退的命令。这已经扰乱了军心,妨碍了指挥者的决心。所以,曹操处罚杨修是名正言顺的。不过,杨修的举动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为此杀了他似有处罚过重之嫌。其实,杨修之死是另有原因的。

  三、杨修之死的原因。

  在《三国演义》中,对杨修的死做了长篇大论。在书中列举了好几件杨修的恃才放旷的故事。他被杀,是遭受了曹操的疑忌。这些事情中,大多是杨修揣度曹操的心思,并且毫无顾忌的暴露出来。而让曹操无法容忍的,是杨修揣度的准确度极高,这等于是把曹操的心思暴露于天下。

  比如说门上写活字,杨修就让工匠把阔门改小。曹操在酥盒上写“一合酥”,杨修就和大家一人分一口酥吃。这些都不过是玩笑的性质。可是,曹操为了自身的安全,故意假意睡觉杀死手下,制造自己梦中杀人的假象。这样的事情,杨修也多嘴说出去,既让曹操的预谋无效,还陷曹操于不义的境地,这性质就很严重了。

  而杨修还一点都不在意,他更肆无忌惮的参与到曹操的立嗣问题中去。他拥立曹植,加入到曹植集团,为曹植出谋划策。不但如此,他还利用自己在曹操身边,与曹操十分熟悉的优势,揣度曹操的心意。他给曹植写了十几条答教,让曹植在曹操问起时回答。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到,杨修已经完全将自己的前途押到了曹植的身上。

  在杨修的努力下,曹植一度很有希望被曹操立为世子。可是由于曹植身上的缺点过于突出,再加上老臣们的劝谏,曹操依然立了曹丕为世子。可是,杨修的所作所为,也深深刻入了曹操的脑海。

  虽然《三国演义》中说杨修的死因是触犯了曹操的忌讳,让曹操嫉贤妒能杀死了杨修。实际上,杨修的死,是因为他参与世子之争过深造成的。由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失败,曹操为了曹魏江山的稳定,还是决定杀了杨修。

  四、曹操让部下解迷的用意。

  在《三国演义》中,写曹操和杨修解谜曹娥碑的用意,无非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为后文曹操杀杨修张本,二是为大家增强曹操嫉贤妒能的印象,抹黑曹操的形象。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用意了吗?

  其实,曹操这次让大家解答曹娥碑上蔡邕留下的谜题,自然有着他的用意。就这么短短的过程中,已经注定了杨修的生死。曹操给杨修留下了生存的机会,可是杨修根本就不予理睬,最终遭到了杀身之祸。

  这一次曹操出征,专门带杨修出征。我们知道,杨修其实是以文才见长的。临阵作战,杨修根本就不是所长。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根本就没有必要用个杨修做行军主簿。但是,曹操专门带上了杨修,这是因为曹操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对杨修已经起了杀心。

  在解读曹娥碑的时候,曹操真的是解不出那八个字的含义吗?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下活字,暗含下园门太阔的意思。这个意思被杨修解读了出来,让工匠改造了园门。如今这八个字的解读,其实和曹操写活字如出一辙。杨修能够解读出来,曹操难道就解读不出来吗?但是,曹操却不露声色,问在场的所有人这八个字的含义。

  其实,包括蔡文姬在内,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曹操的意思。试想一下,蔡文姬作为父亲最疼爱的女儿,曾经写下著名的《胡笳十八拍》的才女,怎么会不知道这八个字的含义?在场的人们,都是天下有名的聪明才俊,怎么可能没有人解不出谜底?但是,除了杨修,大家就是没有一个人去揭示谜底。

  因为大家知道,曹操问大家谜底,这实际上是给在场的人出了一道检测题。这并不是为了检测智商,而是为了检测情商,更深的是为了检测每个人的忠诚。在曹操假装不知道谜底的时候,他的手下也是应该不知道谜底的。维护曹操的权威,才是部下忠诚的表现。

  杨修也并非不知道这一点,可是他却与众不同,根本不理会这样的潜规则。这是因为,他虽然是曹操的手下,可是他已经把自己的未来和曹植捆绑到了一起。他只知道曹操喜爱曹植的才华,但是不知道曹操已经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杨修自以为得到了曹操和曹植的信任,自己的前途无忧。因此才会无所顾忌,出面要说出答案。

  曹操以自己还没有得到答案为理由,让杨修不要说出答案,实际上是给杨修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杨修真的明白自己的处境,那么在曹操上马走出三里,问他答案的时候,杨修就不会把正确的答案说出来。他的正确做法是,说出一个错误答案,然后让曹操批驳修正。这样曹操有了面子,杨修也躲开了曹操的猜忌。曹操也知道了杨修对自己低头,可能就会放过杨修一马。

  可是杨修还是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他自己不知道,他的生命在这一刻已经被判了死刑。不久,曹操就寻找理由杀了杨修,智解曹娥碑也就成为了杨修的绝唱。

  结语:

  杨修智解曹娥碑,是历史上的佳话。可在这背后,却隐藏着血腥的一面。曹操让部下解密曹娥碑上的谜题,实际上是对手下的一种考验。在这个时候,曹操已经身染重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为了曹魏的江山,他要稳妥的安排后事。在这个时候,他的手下的忠诚,就成为他最关注的东西。

  杨修原本是曹操喜爱的人才,他虽然多次招惹了曹操的疑忌,可是曹操还是留下了他。这是因为杨修是曹植的得力助手,如果曹植继承王位,杨修还是能够起到扶助曹魏江山的作用。但是,当曹操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的话,一门心思站在曹植阵营的杨修就成为曹魏的隐患。再加上杨修的出身也是显赫的世家,为此,曹操一定要将杨修除掉。

  曹操让部下解读曹娥碑,大家都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人说出答案。只有肆无忌惮的杨修站出来,说自己已经知道答案。曹操阻止他说出答案,给了他最后的机会。可是当曹操让杨修说出答案时,杨修还是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杨修解读曹娥碑的答案是正确的,可是在曹操的考验面前却是错误的。不久,曹操就杀了至死还执迷不悟的杨修。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