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什么最让人意难平?诸葛亮最后一次巡视军营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4分类: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国演义》中,最让人心绪难平的情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时,诸葛亮祈禳增寿之术失败,知道自己命不久长。于是诸葛亮交代后事,把一切安排停当。但是这个时候的诸葛亮依然心里有所不甘,他强支病体,坐上小车,遍观全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诸葛亮长叹道,“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每当看到此处,就让人浮想翩翩,心意难平。
一、有心杀贼的诸葛亮。
诸葛亮在与孙权谈论天下大事时,曾经明确地说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诸葛亮是这样说的,也是用一生去实践自己的诺言。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兢兢业业,始终在为蜀汉政权操劳。他的精神,得到了当时所有人的认可。
在荆州时期,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其实很短。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时候,是在曹操南下荆州的前一年。在这个时候,刘备的实力还很弱小。尽管刘备苦心经营,可是依然见效不大。这一切在诸葛亮加入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诸葛亮以他超人的治国理政的才能,使得刘备的实力急剧扩张。在文臣之中,诸葛亮利用他在荆州士人中的号召力,为刘备收集了大批人才。在军队发展方面,诸葛亮清查户口,发展经济,使得刘备的军队很快扩张为拥有一万多人的水陆大军。
在长坂坡之战后,诸葛亮亲自前往东吴,说服孙权缔结了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在此后,诸葛亮坐镇刘备后方,安定治理地方,足食足兵,堪比当年刘邦手下的萧何。连他的敌人都说,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
但是随着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诸葛亮走上了战场。在白帝城接受托孤之后,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中的叛乱。随后,在诸葛亮的有生之年,他连续向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直到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他一直是为了蜀汉统一天下而奋斗着。
二、无力回天的诸葛亮。
但是令大家惋惜的是,诸葛亮虽然有心杀贼,可却无力回天。他加入刘备阵营时,为刘备策划了《隆中对》的战略计划。这个计划十分精彩,可是由于实现的难度太大,最终还是半道夭折了。这个战略计划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刘备的实力太弱了。
刘备在中国北方征战多年,也曾经占有过徐州为根本。可是由于他手下没有治国理政的人物,最终被曹操打败,逃到了南方。在荆州,刘备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得不到刘表的信任。诸葛亮在这个时候加入他的阵营,其实对他的处境十分清楚。这才会为他量身打造了《隆中对》的战略。
诸葛亮之所以会把《隆中对》策划得那么复杂,先是夺取荆益,然后战略休整,等待时机,最后发动两路北伐。还要对内修好政治,对外结好孙权。说穿了,就是因为刘备的实力真的是太弱了。面对强大的曹操,早有根基的孙权,刘备还是一个没有立锥之地的君主。因此,要和曹操、孙权争锋,刘备只能迎头赶上,一边发展势力,一边完成战略计划。
当刘备每得到一块地盘,就把它交给诸葛亮来治理。依靠诸葛亮的治理,刘备带领着扩大的军队,再去征服新的地盘。在刘备阵营中,诸葛亮就是推动刘备阵营发展的发动机。如果没有他的努力,蜀汉根本就没有发展的动力。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什么在初期没有亲自征战沙场,这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
但是即便如此,刘备还是被曹魏和孙权联手打败,《隆中对》的计划也随之破灭。先是关羽擅自发动襄樊之战,被曹操和孙权联手打败,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后事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反对,出兵攻打东吴。夷陵之战中刘备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多年积攒的军事实力也付之一炬。
原本就实力最弱的蜀汉政权,它本来用于北伐的两支主力都毁于一旦。这使得蜀汉陷入了风雨飘摇的状态。在白帝城接受托孤后,诸葛亮费尽心力,也只建立了一支十万人的蜀军。就是依靠着这支数量弱小的军队,诸葛亮向比自己强大几倍的曹魏发动了北伐。
诸葛亮由于兵力不足,在北伐中只能采取保守的战术,希望与敌人在野战中交手,消灭对方。曹魏在和诸葛亮几番较量之后,发现了诸葛亮的弱点。他们采取坚守防御的战术,不和诸葛亮交锋。依靠着这种战术,他们让诸葛亮的意图落空,最终抱恨病逝于五丈原。
如果蜀汉前期遭受的损失少一些,诸葛亮的实力能够更强一些,他就不会采取这种战术。有了强大的实力,他也会采取魏延的建议,用奇谋取胜。可惜的是,诸葛亮手中的兵力,是蜀汉最后的希望,诸葛亮不敢用他们去冒险。这样,诸葛亮受制于优势兵力的敌人,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三、最后时刻的诸葛亮。
在诸葛亮巡视各营的时候,他依然想的还是如何消灭敌人,复兴汉室。他不以自己的身体为意,想的是再也不能临阵讨贼了。在当时,诸葛亮已经打得曹魏不敢应战,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诸葛亮却因为身体原因而倒下了,而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也因此遭到挫折。诸葛亮对此,怎么会不发出感叹呢?
说句老实话,诸葛亮确实感到不甘。他在没有出山的时候,就自比管仲乐毅。由于诸葛亮治国理政的出色表现,他和管仲相比毫不逊色。但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则是一个一直争议的问题。连《三国志》的作战也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比不上他的政治才能,再加上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当年最出色的人才,这才使得诸葛亮壮志未酬。
可是,如果我们从诸葛亮北伐的表现来看,就知道陈寿写的这些话的苦心了。因为诸葛亮的主要对手是司马懿,他不这样写,估计就无法把《诸葛亮传》流传下来。当年诸葛亮在北伐初期,由于军队实战经验不足,自己用人不当,在街亭之战遭受了失败。除此之外,诸葛亮就一直占据着战场的主动权。尤其是和司马懿的交手,让司马懿遭受了无数屈辱,不敢和他轻易交锋。
在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中,他联络了东吴一起发动攻势。诸葛亮自己动员了蜀汉的最大兵力,整顿了后勤,保证了自己的粮草供给。可是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依然采取避而不战的战术。诸葛亮采取了各种手段,甚至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巾帼羞辱他,可是司马懿就是不为所动。
为了逼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取了长期对峙的战略。他在战场进行屯田,摆出一副长期作战的架势。这样,在那个战场上,就出现了战争史上的奇观。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如同在自己家一样,从容进行着自己的生产活动。司马懿率领的优势魏军,则在旁边袖手旁观,相安无事。其实,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场意志的拼搏,谁先坚持不住,谁就失败。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司马懿的处境将会越来越困难。当时东吴已经撤军,曹魏的皇帝曹睿根本没有理睬关陇战场的形势,自顾自地回到了都城。司马懿率领优势兵力,却始终不能击退诸葛亮。长此以往,司马懿和他的部下总有坚持不住的一天。如果双方进行决战,诸葛亮等待的时机就到来了。
可是,就在此时诸葛亮却因为身体原因先倒下了。他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压迫着司马懿走向失败。可是随着自己的去世,这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了。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怎么不会仰天长叹呢?
结语: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去世前最后一次巡视军营,仰天长叹,说自己再也不能临阵讨贼了。每当看到此处,都不禁掩卷叹息,为他感到惋惜。诸葛亮以毕生的精力,为蜀汉的存亡而努力。在北伐最关键的时刻,他却倒下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也付诸东流了。
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为他出山效力。他不顾刘备实力弱小,和敌人众寡悬殊,依然要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即便是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军事实力已经消耗殆尽,他还是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理想而奋斗。虽然诸葛亮没有实现他的理想,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依然让后人为之感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乱世时期,黄权为何劝说刘璋不让刘备进入蜀中?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 11-30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武则天如此重用她
- 11-30 唐中宗在神龙政变中复辟后,他为何拜上官婉儿为昭容?
- 11-30 上官婉儿究竟有什么才能?竟能被武则天提拔为宫中女官
- 11-30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 11-30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 11-30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 11-30 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
- 11-30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而这又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 11-30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是什么关系?为何后世会有两人的传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