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对关羽与马谡的处理方式不同?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同是立军令状,同是作战失败,为何诸葛亮对关羽马谡的处罚不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人给诸葛亮立下过军令状。一位是去守华容道的关羽,另一位则是去守街亭的马谡。但是这两人都没有能够完成自己受领的任务,一个放走了曹操,另一个丢掉了街亭。但是诸葛亮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关羽和马谡的身份地位不同。
有人说,诸葛亮不杀关羽是因为关羽与刘备之间的关系,他对关羽法外留情。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现实中,诸葛亮不是儒家弟子,他的思想更多倾向于法家和纵横家。因此,诸葛亮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人,他的为人处世十分灵活。
比如说在对法正的态度上,就体现出诸葛亮的这个特点。法正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法正的性格有个缺点,那就是睚眦必报。在夺取益州后,法正因功担任了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于是大权在握的法正,就对昔日和自己有仇的人进行了报复。他独断专行,擅自杀死了几个过去中伤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就此事找诸葛亮,要求诸葛亮法正。但是诸葛亮解释说法正对刘备的事业有大功,就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也没有什么。因此,诸葛亮最终也没有惩罚法正。
我们从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做事的原则是顾全大局,一切以蜀汉政权的最大利益为重,并不以条条框框约束自己的手脚。关羽和刘备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且关羽又是蜀汉排名第一的武将,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位对蜀汉举足轻重的武将,诸葛亮自然不会把他斩首。
而对于马谡就不同了。诸葛亮虽然看重马谡的才能,但是马谡从身份地位来说,对于蜀汉的影响是很小的。尤其是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的表现,可谓是身败名裂。在这一战中,马谡暴露出自己言过其实的本质。对于这样一个对蜀汉毫无用处,而且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人,诸葛亮自然不会留情了。
二、关羽和马谡采取的军事行动不同。
关羽守华容道时采取的军事行动,也与马谡在街亭采取的行动不同。在关羽守华容道的时候,他忠实的按照诸葛亮的布置行动,完美地实现了诸葛亮的计划。当曹操逃到岔路口的时候,关羽按照诸葛亮布置,在小路放起了烽烟。
曹操按照自己对诸葛亮的认识,认为诸葛亮用的是“虚而实之,实而虚之”的原则,故意在小路放火,引导他向大路撤逃。因此曹操自作聪明,选择了走小路,结果正与埋伏许久的关羽撞上。在曹操百般乞求下,顾念旧情的关羽最后还是放走了曹操。
但是马谡在街亭的行动与关羽完全不一样。在马谡出兵街亭时,诸葛亮对他进行了百般叮嘱,让他在五总路口当道下寨,阻挡魏军的进攻。可是马谡一到街亭,就改变了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他不但没有当道扎营,还把蜀军拉上了南山。
马谡在南山扎营,无非是想复制当年蜀军在定军山的战例。当年刘备夺占定军山,迫使夏侯渊前来争夺。在夏侯渊和他的部下求战不得,疲乏懈怠之时,遭到蜀军的进攻。曹军因此被打得大败,夏侯渊也被黄忠斩杀。经此一战,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局。
可是马谡没有想到的是,南山上没有水源,而他的对手也不是有勇无谋的夏侯渊,而是老谋深算的张郃。张郃汲取当年定军山的教训,首先派人截断了蜀军的汲水之道。当蜀军因为缺水不战自乱的时候,张郃轻易地就击败了蜀军,夺取了街亭。
在战争中,统帅最看重的就是令行禁止。关羽虽然放走了曹操,但是在作战过程中,他并没有违反诸葛亮的将令,体现了他对诸葛亮指挥的尊重,在诸葛亮眼中还是可以原谅的。而马谡擅自修改诸葛亮的将令,并且还因此遭到了惨败,这在诸葛亮眼中是罪无可赦的。
三、关羽和马谡的认罪态度不同。
诸葛亮对关羽和马谡的处理态度不同,还跟他们的认罪态度有关。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之后,关羽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在放走曹操的时候,就打定主意到诸葛亮那里领受惩罚。关羽的这种大义凛然的作风,让诸葛亮十分敬佩。
而马谡的做法却跟关羽迥然不同。他在打了败仗后,主动放弃了作战指挥,放弃部下独自逃命去了。如果张郃乘势攻打诸葛亮的大营,没有任何防备的蜀军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幸亏有王平进行了抵抗,才使得张郃没有敢于追击蜀军。
让诸葛亮更加难以容忍的是,马谡在逃离战场后,竟然没有回到诸葛亮的大营。马谡独自逃回了蜀中藏匿起来,经过很长时间才被抓获归案。马谡这种行为,已经触碰了诸葛亮的底线,让他忍无可忍。
在《三国志》中,对于诸葛亮的为人处世进行了总结。对于犯错的人,诸葛亮的处理原则是,“尽忠益时者虽利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对应这条原则,我们就会发现关羽和马谡的态度正好相应其中。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他的行为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关羽对自己的错误没有隐瞒,而是光明正大地到诸葛亮面前请罪,甘愿接受惩罚。这正好与诸葛亮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的处理原则对应。由于关羽甘愿承担责任的态度,使得诸葛亮放过了他。
而马谡在战败之后,采取的却是逃避责任的态度。他本身的行为就触犯了诸葛亮“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的原则,使得诸葛亮不得不处罚他。他还逃跑藏匿,使得诸葛亮连给他寻找借口的理由都没有办法。因此,诸葛亮不得不斩了马谡,用以平民愤,振奋军心。
结语:
关羽和马谡都给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也都说作战失败,听从诸葛亮的惩罚。诸葛亮放过了关羽,却杀死了马谡。这中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手下是关羽和马谡的身份地位不同,相应地对蜀汉的作用影响不同,诸葛亮为了蜀汉的最高利益做出了选择。
其次是两人在作战中执行诸葛亮的军令态度不同,关羽忠实地执行了诸葛亮的命令,而马谡擅自改变了诸葛亮的军令。最后,关羽和马谡承担罪责的态度不同。关羽勇于担责,马谡则逃避责任。这使得关羽在诸葛亮眼中情有可原,而马谡则是罪不可赦。因此,诸葛亮对两人的处理也有了不同。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乱世时期,黄权为何劝说刘璋不让刘备进入蜀中?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 11-30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武则天如此重用她
- 11-30 唐中宗在神龙政变中复辟后,他为何拜上官婉儿为昭容?
- 11-30 上官婉儿究竟有什么才能?竟能被武则天提拔为宫中女官
- 11-30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 11-30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 11-30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 11-30 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
- 11-30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而这又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 11-30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是什么关系?为何后世会有两人的传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