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建立后面临两大急需解决的难题,赵匡胤是如何解决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赵匡胤,即宋太祖,小名香孩儿,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16年。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下面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大宋,虽然大宋被世人所认同,把他与秦汉唐等大一统王朝并列在一起,但是宋朝终其300多年都没有实现大一统。
不仅没有做到前朝一般一统天下,还被少数民族政权给逼得偏安一隅,让大宋王朝的历史分成北宋和南宋,如此一看,宋朝好像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
那作为大宋王朝的开国帝王赵匡胤是否做过历史性的功绩?今天就来谈论一下赵匡胤解决宋初两大问题的历史功绩!
赵匡胤建国后所面临的两大急需解决的难题
1,如何统一的问题
公元960年,赵匡胤带领手下建立大宋王朝,虽然赵匡胤是确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自己就是一个割据势力,与赵匡胤同时并存的割据势力至少还有5个以上。
因此从实实际情况来看,五代十国的乱象在当时还没有真正结束,不仅没结束而且还是乱成一锅粥。
例如在赵匡胤统治的区域之南有南唐、吴越政权以及南汉、西南的后蜀,还有什么荆南、北汉,甚至在湖南、福建等地还有独立的军阀势力,以及西北还有党项族,即后来的西夏国,更重要的是在北边还有一个强大的辽国。
面对如此危险又混乱的局面,赵匡胤首先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大宋谈论什么其他事情都是吹嘘,显得没有任何意义。
2,如何避免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之前的盛世大唐最后就是因为藩镇割据而走向灭亡,接着赵匡胤亲身经历着五代十国各种割据势力带来的痛苦和纷争,因此赵匡胤比谁都能体会割据势力的危害,所以非常想解决这个问题,避免自己宋朝后世的皇帝也陷入这个困境。
虽然宋朝前期先后灭掉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南唐、后蜀等诸多割据势力,但是这些只是用武力把外部的势力消灭,并不能做到有效避免宋朝内部在后世出现类似问题,因而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防止措施,是赵匡胤必须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
赵匡胤解决宋初两大问题的历史功绩
1,先易后难的方案解决统一问题
赵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后,开始考虑应该用什么样的战略去统一,经过思量之后,恰好湖南地区的割据势力掌控者周行逢病逝,给了赵匡胤的机会,于是在公元962年趁机拿下此地,由此开启了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
在公元963年完全拿下荆楚之地,完全有了先南后北的基础,于是继续发动进攻,在之后的时间里,先后灭掉南部地区的所有政权,最后赵匡胤在平定南方转头来灭北汉时,半途中突然病逝,导致这个策略暂时搁置。
直到宋太宗赵光义稳固自己皇位之后,才再次启动先南后北的策略,灭掉了北汉,并向辽国发起了进攻。
赵匡胤的先南后北其实就是先易后难,虽说没有如果,但是若赵匡胤真的先北后南,恐怕宋朝政权很快就会被淹没,因此宋太祖的先易后难的策略对宋朝统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宋朝历史立下无法磨灭的功绩。
2,赵匡胤防止割据势力的具体措施
赵匡胤在建国登基的第二年就因为防止割据势力产生的问题咨询宰相赵普,赵匡胤说他当皇帝以来,一直没有睡过安稳觉,说担心突然被夺去皇权,问赵普如何做才能做到高效的中央集权?赵普就说: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然后赵匡胤就听从了他的建议照办了。
首先是夺权,而夺权的具体措施则是分化权力,例如宰相一分为三,还有副宰相等各种分化宰相大权的高官;
例如在地方的州府衙门则是设立知州之外还有一个通判,这个通判的政治地位与知州平等,甚至可以直接插手知州的工作,因为通判是直接由宋朝中央委派下来监督知州的,所以让人在地方也无法营造一言堂,避免地方做大;
例如在军队序列方面把各地节度使的权力收回中央,也没有权力再管制地方,地方直接听命于朝廷中央;
同时由枢密院开始掌管兵籍和虎符,拥有发兵的权力,但是没有统兵之权,而三衙则拥有统兵的权力,然后两者相互牵制,形成了宋朝的军事领导体制;
并且地方的驻军将领时常更换,形成“士兵不知道将军、将军无法命令士兵”的尴尬局面,但是只要对宋朝中央集权有效果就行,所以“杯酒释兵权”才能成为现实。
其次,制其钱谷,此话是说要把钱粮赋税的管理权收回中央,在之前的割据势力之所以诞生,则是因为一的节度使掌控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所以才能诞生藩镇割据。
其三,收精兵,就是指把地方驻军中的精兵通通调遣至中央成为禁军,这是赵匡胤在乾德三年八月(公元965年)下旨,要求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缺;
当各地精兵被抽调后,地方军队剩下的为“厢军”,没有什么战斗力。这样一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将,无论担任何职都无法做到一手遮天,因此赵匡胤的这个做法消灭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为什么选择“先南后北”
首先是因为宋朝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割据政权,不管是从人口数量上,还是从地域面积上,即宋朝的综合实力都是强于南方其他所有割据势力,既然自己是最强的,当然要找弱地去战斗,即使是以慢慢蚕食也应该选择南方各部,因为这些势力很多在宋朝面前都是乌合之众,所以先灭南方。
其次,南方所有势力被拿下之后,可以获得很大的疆域面积和大量人口,这些都是宋朝图谋更大目标所需要的实力基础,依靠这些人口和地盘能让宋朝有足够的底蕴去发展和壮大自身。
其三,周世宗柴荣曾经也是推行“先南向北”的策略,赵匡胤和他的大臣们基本上都是柴荣的班底,赵匡胤在踌躇不定之时,问了三个大臣,分别是魏仁浦、张永德、赵普,而前两位是柴荣在世时的嫡系,因而他们的想法与柴荣一致,所以最终确定是“先南后北”。
其四,是因为北边只有一个割据势力-北汉,而这个势力实际上是北边辽国的傀儡政权,如果赵匡胤选择先北后南,在向北汉进军时会很快面临辽国契丹的军队,这样的局面是刚刚建立的大宋王朝所不愿意也不敢面对的,因此最佳的方案就是先南后北。
赵匡胤两大历史功绩被后世子孙给破坏了
其实这两个历史功绩的现实意义包括很多方面,但是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让宋朝的百姓可以脱离五代十国的乱世。
因为赵匡胤的“先南后北”和“中央集权”都是让地方没有威胁中央王权的实力,如此一来,就很难再发生战乱,百姓们可以过上相对安宁的生活。
虽然这两个措施让宋朝前期发展得很不错,甚至有实力威胁辽国,但是赵匡胤之后的皇帝们只想着坐享其成,没有丝毫进取或改革之心,即使在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改革也是治标不治本。
赵匡胤作为开国君主他所做的这两项措施在当时绝对是利大于弊,毕竟赵匡胤的分权和集权是吸取前朝教训所做的革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项制度都要与时俱进,不可能一劳永逸。
而赵匡胤之后的皇帝丝毫没有去效仿太祖皇帝,而是“愚忠”的坚持祖制,干看着好的制度成为腐朽的源泉,不敢做“刮骨疗伤”之举,更没有魄力去打破陈规,最终赵匡胤的两大历史功绩被后世子孙变成危害宋朝的祸端。
综上所述,赵匡胤作为开国君主,也许能力没有达到千古一帝的水平,但是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数一数二的一代传奇君王,他所建立的宋朝和他自己在世时所做的各种政策措施对宋朝前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帮助。
赵光义在继承皇位之后,站在赵匡胤的肩膀上与辽国也是杀的你来我往,虽然输多胜少,但是辽国也没有灭掉宋朝的实力,这些都是建立在赵匡胤活着时为北宋留下的实力和底蕴。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赵匡胤能够取代后周,为何说周世宗柴荣要负有首要责任?
- 11-30 在很多宋朝记载中,是怎么提到赵匡胤陈桥兵变的?
- 11-30 赵匡胤能成为北宋开国皇帝,与赵普这位核心人物有何关系?
- 11-30 赵匡胤各方面条件并不突出,为何最后却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 11-30 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哪些开国功臣为何没有一人反对?
- 11-30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是领袖身份,但为何说他曾科举“落榜”了?
- 11-30 与南宋初期相比,为何说北宋初期的禁军更强一些?
- 11-30 北宋生产技术发展以后,各种手工业作坊如何超越前代?
- 11-30 北宋初年人口650万左右,至徽宗年间如何发展数千万人口?
- 11-30 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到北宋时期增加到了多少个?
- 11-30 中国古代城镇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怎样的新转折?
- 11-30 如果“金匮之盟”是假的,赵匡胤有想过传位给赵光义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