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曹丕在历史上的名声为什么不好 曹丕都有什么样的功绩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曹丕在历史上名声不佳,是真的无能吗?他有什么样的历史功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曹丕作为曹魏实际上的第二位君主,可以说前有像曹操那样高山一样的父亲,后有篡汉自立、收纳父亲后宫那样如渊似海的罪孽,确实让很多人所诟病。确实,要是论起才能来,曹丕不如父亲曹操,不如兄弟曹植,甚至连10岁时的曹冲都不如。但是,也不能说曹丕就一无是处。他在位期间,曹魏的国土面积、政治制度和文化,还都是有所发展的。下面我们来分开说一下。

  拓展国土:收复西域

  东汉末年,西北军阀分崩离析,导致西域地区的全面失控。后来,这里成了地方军阀和羌族势力的天下。后来曹操虽然打败了马超等地方军阀,却无力控制凉州全境,只能将西域四郡合并为雍州。但是雍州治所被设在关内,所以对西域的控制有限,地方少数民族势力仍然猖獗。

  曹丕登上帝位之后,将西域四郡重新设置为凉州,并且由中央派遣官员管理。这一举动,引起了凉州军阀的不满,因此再度反叛。曹丕派遣张恭、苏则等人出兵,剿灭了当地最大的汉人势力黄华。之后又派大将张既,在姑臧城下击败了数倍于己的胡人部队。魏军军威大盛,其余的胡人纷纷投降,西域随即平定。这之后,曹丕又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这一点,算是曹丕在位期间的一大功绩。

  政治制度:九品中正制

  西汉和东汉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荐举制并存的。官员的选拔,几乎全部靠地方名士的推荐。虽然也有“举孝廉”之类的社会制度和“月旦评”的风气,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松散、没有具体标准、没有操作规范的选官制度。从东汉末年开始,察举和荐举之权,逐渐被氏族所垄断,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曹丕登基之后,采用尚书陈群的方法,由中央在地方选出德高望重之人,专门负责选拔官员。这种人,被称作“中正”。而中正所选出来的官,到了中央还会进一步选拔,填报人才调查表。然后,朝廷再根据填表的情况,决定这个官员的品级。如果该官员出了问题,荐举之人会相应受罚。这种选官制度,便是著名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虽然无法杜绝世家大族把持官场的情况,但是至少定下了规矩,也定下了选拔的框架。比起那种广泛的察举和荐举,还是有一定进步性的。而且,九品中正制后来继续发展,成就了盛行中国上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这无论如何,都应该算是曹丕的一大功绩。

  文化贡献:最早的七言诗

  曹操、曹丕、曹植三人,被后世称为“三曹”,算是三国时代最为顶级的诗人。后世为了纪念这三人,曾经专门出过《三曹诗选》。三人中若以才华而论,曹植无疑是最高的。西晋文学家谢灵运曾说曹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由此可见曹植的才华之盖世无双。同样的,曹操虽然诗作不多,但每一首都是耳熟能详、脍炙人口。

  只有曹丕,虽然也有二十一首诗作传世,但是质量比起父亲和兄弟来,确实要差上一些。不过,才华不够创新来凑,曹丕独辟蹊径,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看四言诗写不过父亲,五言诗写不过弟弟,便创新性地写起了七言诗!虽然七言诗在历史上早就有,但是并非是格律诗,而更多的应该算作“歌”。到了曹丕的《燕歌行》这里,七言诗才算有了自己的格律。也因此,曹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七言诗的人。曹丕的七言诗不仅进一步拓展了诗的表现形式,还为日后辉煌的唐诗打下了基础。这个文化贡献,也应该算在曹丕的身上。

  曹丕确实并非一个强横的英主,但是在守成方面,他还算是有所作为的。他的才能,应该不止历史上所看到的那些。可惜的是,老天只给了曹丕7年的时间。如果能多给他十个念头,说不定曹丕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