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古人是如何保护自己的钱财的?都有哪些方式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古代钱财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华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文化、艺术成就,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国的货币发展史就是中华文化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货币发展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也就是说,早在四五千年之前我国就有人使用货币了。众所周知,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自古时候起,人们就有存钱的习惯了。然而在古代没有银行可以帮助人们安全存钱,那么古人是怎么藏钱的呢?实际上,古人的藏钱方法还真不少。

  一、扑满

  在许多现代人家中,估计都有一种存钱物件,叫做存钱罐。在古代也有这样一种类似存钱罐的小型存钱物件叫做扑满。扑满,就是一种用陶土制成的单孔容器,这种容器或呈圆形或呈方形,但相同的是,它们的顶部都会开一个用于投币的小小的狭窄的口,这和现在的存钱罐很像。不同的是,有的扑满的腹部会有一个凸起的圆环用来系上绳子悬挂在房梁上。“扑满”之所以叫扑满,是因为“满则扑之”,等扑满装满了就将其打碎取出银钱。

  扑满这种存钱罐很早就出现了,扑满为人们使用的时间也很长。早在秦汉时期,史书上就有对扑满的记载,而它真正的流行是在汉唐时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辛十四娘》中曾写道:“又时出金帛作生计。日有赢馀,辄投扑满。”由此可见,到了清朝,扑满依然是民间常用的储蓄物件。现代的储蓄罐也有扑满的影子,只是储蓄罐的形状更加丰富多样,而且不作为主要的储蓄方式。

  二、埋在地下的钱坛

  除去扑满这种小型存钱物件,古代还有一种大型存钱物件叫做钱坛。人们将富余的珠宝和钱财放进钱坛里,然后将钱坛埋进自家地下,并对它进行一定的伪装。关于钱坛子的掩埋方法也是颇为讲究,有一种方法叫做"多层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先把装有较多钱财的钱坛埋进较深的地下,在其上方覆盖一层土进行伪装,然后再把装着少量钱财的钱坛放在浅层的土里进行掩埋,起到一种伪装的作用。这样一来,即便是钱坛子被盗取了,也只是窃取了较少的钱财,损失相对较小。

  三、钱窖

  一般的平民家庭存钱用扑满和钱坛基本就可以解决了,可如果家财万贯,金银成堆,那该如何解决存钱的问题呢?古人想了一种办法,那就是建钱窖。通常意义上,我们所了解的窖是收藏东西的地洞,这些窖大多用于储藏粮食蔬菜一类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用于躲避战乱的地窖,而钱窖却是鲜为人知。古代的富人家从地窖中取得灵感,因此深挖地窖用于存放万贯家财。

  四、将钱存放在墙里

  古人除了将钱放扑满、钱坛、钱窖里,还有另外一个存钱的地方,那就是把钱放在墙里。最简单的藏法,是把钱藏在墙板的暗格内,不仅可以防止小偷盗取,还能方便取用,比藏在扑满和钱坛里都便捷。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墙的厚度扩大,然后将钱藏在墙壁的空格之间,这样藏钱相对前一种办法更安全,但是却难以取用,在刚需的时候还要把墙砸了才能将钱取出来。

  很早之前,《汉书》中就记载了一个跟墙壁藏东西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孔壁遗文”,说的是汉武帝时期,鲁恭王在扩建宫室时,下令将邻近的孔家老宅拆除,却无意中发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的后人藏于墙壁之中的诸如《春秋》、《尚书》等儒家典籍,孔子的一些思想才得以流传下来。由此可见,古人用墙壁藏东西的传统早已存在。

  关于古人存钱,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逸闻趣事,叫做"此地无银三百两"。相传有个人叫张三,他将自己攒了许久的钱放在箱子里埋在屋后角,即便这样他还是不放心,于是找来一块木板插在藏钱的地方,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七个字。后人多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些欲盖弥彰的事。

  关于古人藏钱的办法以上说的还只是冰山一角,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藏钱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家庭财产和辛苦的结晶。如将钱藏在房梁上,东坡先生在黄州时就曾将自己的俸禄分好藏在房梁上,然后每天取用一份。此外,还有人把钱藏在地板的夹缝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古人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