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每年夏天为何要去承德避暑山庄 不仅仅是避暑那么简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4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避暑山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到承德,很多人便会联想到“避暑山庄”这四个字,这主要源于人们印象中,清朝皇帝会在每年暑期到来的时候,前往承德的离宫居住一段时间。
不过清朝皇帝去承德可不是单纯的为了避暑,这背后还有很多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源自游牧民族的习俗
我们知道元朝统一中原以后,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习俗,比如元朝皇帝每年都会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迁徙,所以元朝的首都实际上不是一个,而是有三个,分别是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元中都(位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和元大都(今北京)。
游牧民族的这种习俗早在元朝以前便已经存在了,最近热播的以辽国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燕云台》,便对这种逐草而居的迁都方式有所描写。
虽然清朝满族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游牧民族,而是更符合渔猎民族的定位,但在明朝末年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清太宗皇太极在原有蒙古族牛录(军事单位)的基础上,建立了蒙八旗,后来干脆吞并了蒙古地区,这就让清朝皇帝不单单是满族人的首领,同时还是蒙古人的大汗。
明白了这个背景,我们便会发现在清朝建立以后,也建立了类似元朝的多个首都,位于东北的盛京(今沈阳)相当于满族人崛起历史的圣地,北京则是对中原汉文化的继承,至于位于承德的避暑山庄,则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包括西藏在内少数民族的宗教之都。
为了更好的扮演宗教之都的角色,清朝皇帝还特地在承德周边建了十多座喇嘛庙,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将承德避暑山庄与拉萨布达拉宫的建筑布局进行对比,便会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假设一位从未走出过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相信会发自内心的生出一种亲近感,这就是为何清朝皇帝接见少数民族代表,往往会选择在这里的重要原因。
避暑山庄的历史
早期清军更入关的时候,当时执掌大权的摄政王多尔衮,便开始筹划在北京之外寻找一个较近的避暑胜地,用以延续非汉族王朝每年离开北京避暑的习惯,并最终确定了承德的选址,只可惜多尔衮英年早逝,修建避暑山庄的工程便一下子停顿了下来。
一直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才逐渐恢复避暑山庄的建设(1702年),不过康熙虽然在位时间很长却并没有修建完毕,这倒不是工匠们不上心,而是康熙本人更喜欢是在木兰围场与前来觐见的蒙古王爷们狩猎,对于避暑山庄则兴趣寥寥。
雍正继位后,虽然没有像康熙那样钟情于木兰围场,却也对承德避暑山庄不大在意,真正将其修好的是“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武烈河南岸,占地约5.64平方公里,而我们熟悉的圆明园占地只有3.5平方公里,二者差距还是蛮大的。
之所以面积更大,是因为山庄除了假山湖泊和宫殿,还有山地和草场,目的是为了方便皇帝检阅部队。
乾隆时期的避暑山庄十分繁华热闹,正是在这里乾隆皇帝庆贺了杜尔伯特蒙古的归顺,并接见了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华丹益希。1793年,英国勋爵乔治·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乾隆皇帝也是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了他。
虽然当时的乾隆皇帝十分志得意满,但他或许想不到,半个多世纪后的1860年,他的曾孙咸丰皇帝,会在英法联军面前仓皇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将祖辈们用来炫耀武力和强大的主场当作了临时避难所,曾经古老帝国的荣耀被彻彻底底打碎。
和一直困居于紫禁城的明朝皇帝不同,清朝皇帝经常离开北京,除了巡幸边疆要塞和富庶的江南,更多的便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处理公务,同时接见少数民族的代表。
承德避暑山庄虽然隶属于直隶总督,却被清朝的理藩院所掌管,因为在接见蒙古族、维吾尔族和藏族的代表时,承德避暑山庄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所行宫那么简单了,充满宗教色彩的建筑群和奔腾的战马,承德避暑山庄俨然成为清帝国实际上的另一个都城。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在后世的诸多争议当中,朱元璋凭借怎样的能力成了皇帝?
- 11-30 说起历史上最无耻的皇帝,为何却是灭了唐朝的朱温?
- 11-30 朱温也算是一位开国皇帝了,但为何却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