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王维与李白的作诗风格有何相似之处?二人都十分飘逸洒脱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王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王维,参悟禅理,学习庄子思想,信奉佛教,诗、书、乐、画无不精通。他以禅理、画图入诗,诗名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广为流传,后人尊称其为“诗佛”,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在书画一道臻至绝顶,他被奉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也对其赞不绝口。而我自认为,王维的作诗是所有诗人中最为潇洒写意的。

  与其他诗人相比,且不说杜甫之沉郁、辛弃疾之慷慨,也不提李清照之回婉、白居易之浅显,就用风格较为相似的李白作为例子来比对吧。

  很多人不解,李白和王维在作诗风格上怎么可能相似呢?其实,在我看来,这两人作诗风格均十分飘逸潇洒,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李白的潇洒体现在他的才思敏捷与气傲如狂,就像一位仙人凌空怒喊,想不被注意都不行。王维的潇洒飘逸则是另一种体现。

  与李白不同,在王维的诗中,你甚至找不到一点傲气。他的诗作就像其人、其画,温润于外,笔力驰骋、飞沙走石全部包裹在创作者心中,留于纸面的只有一片安静,而潇洒飘逸就在此刻渐渐展现。

  《渭川田家》(唐)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1.雊,读“gou”,四声,雉雊指野鸡鸣叫2.《式微》,出自诗经,有名句“式微,式微,胡不归?”)

  本诗作于作者在仕途上极为迷茫的一段时间,当时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王维深感自己孤立无援,进退两难,在彷徨中写下了此诗。

  本诗以农家傍晚景象为题材,很好地展现了王维作诗一贯风格。第一句中,作者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色,渲染暮色沉沉的全篇背景色,接着笔锋落到牛羊归巷的景象。

  作者于第二句即点中全诗重点“归”一字,而这正是景色与诗人情感的链接纽带。在目送牛羊缓缓走到里巷深处后,作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倚在门前等待牧牛垂髫的拄杖老人身上。

  麦地里野鸡相鸣,桑林里稀疏的叶片上蚕化茧深眠。田埂上荷锄的农夫向着村庄慢走,彼此相遇,亲切絮语,甚至乐而忘归。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知自己该向何处归去,只对闲逸徒留艳羡。

  从全诗行文来看,作者所选景象都是普通农村的自然之景,而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一直处于旁观的状态,使得诗作在自然而然中不动声色地组成一副完整、生动的画卷,其中完全看不到人工的雕琢与热烈的情感。

  不同于李白的奇语横空、笔力纵横驰骋,以景物随手成画,在自然之中生情感,于写意无声中见手段,这就是诗佛的潇洒之处。

  《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别业”指“别墅”)

  《终南别业》是王维极富盛名的代表性作品,创作于其在晚年看淡仕途之时。在此诗中王维行诗潇洒写意的风格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全诗读来就像是一篇普通日记,那位诗人就坐在对面侃侃而谈:我到了中年对道颇感兴趣,晚年就住在南山脚下(指其所居辋川别墅)。兴致一来,常常独自游逛在青山绿水之间,值得高兴的事在心里存了一箩筐。

  走到流水的尽头,索性静静地坐着,看云朵渐渐聚来。偶然遇到林叟,谈笑快意之下竟忘记回家。

  光绪文人俞陛云曾在其《诗境浅说》中评价此诗: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秒境之无穷。可悟处事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后人深以为然。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在《鹿柴》这首五言绝句中,王维的行诗风格一如往常自然写意。幽山之中不见人烟,只听见隐隐约约的声音传来。太阳落下前投下最后一抹光芒,穿过层层密林,照耀在翠绿色的青苔上。

  全诗自然流畅,全然不见刀刮斧凿的痕迹,也没有浓烈的情感感人肺腑,但读之自有味道,这便是王维的潇洒。

  不同诗人的潇洒表现在不同方面。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所有诗人都是一个样;而从其他角度来看,诗人之间又截然不同。或许,这就是体味不同诗人的乐趣所在。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