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的分界线是什么 曹魏为什么不把线往南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3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魏东吴分界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长江对于孙吴政权是北边的一道天险。不过在262年三国鼎立正式成形的时候,可以发现魏国和吴国的实际分界线是在长江以北。

  从三国时期的地图来看,魏吴的分界线其实大致的走向还是沿着长江在走,武汉这座长江上的城市就在这条分界线上,分界线的东部沿海一段也只是微微向北拓展;而这条线比长江往北明显拓展的大致有两片区域:武汉以西是荆州七郡周边区域,以东则是大别山以南以及庐江周围的一块区域。

  为什么最终会多出这两块区域呢?

  可以从三个政权从东汉末的活动轨迹上入手。在群雄割据时代,上文提到武汉以西区域属于刘表,以东区域属于袁术。

  刘表与刘备是同宗,所以刘备在这块地区后来活动得非常积极;袁术则在江淮割据,孙策的父亲孙坚就曾是袁术的部将。后来在西边,在刘表的统治下荆州平稳避战,成为了许多人的避难所,刘氏政权颇得人心,刘备也在此期间于荆州混了不少声望;在东边,孙策年少有为、声名正盛,袁术先收留孙策,后来又把手下曾跟随孙坚的部将还给他,还总是想让孙郎给自己做儿子。再之后,刘表这边因为蔡氏献州,几州之地归于曹操;孙策已经建立了江东基业,袁术却面临着因称帝众叛亲离的情况。最终西边的区域因赤壁之战曹操败退而被三家瓜分,刘备凭借兵力和在当地积累的人望顺利得到了这一块,包括了南郡和荆州南部的另四郡;东边的区域在袁术兵败以后被孙策拿下。在夷陵之战以后,上述西部的荆州区域就从蜀国到了吴国手里。

  从上述的演变来看,这两块区域在三国前期分别归属于刘备和孙策有几个共同原因:两者都在这两块区域里活动过、两者都与其原本的主人有较为密切的往来、两者都在当地具有相当的声望。另外,赶上赤壁之战后曹魏南部防线收缩,这两个地区就在军事上没有面临北部的巨大压力,由此留在了孙刘两家。而东吴夺取上述的西部区域时,正是刘备全胜与曹操对峙的时候,双方都无暇南顾,确实不可不称时机绝妙。

  这样一来,这条线就基本定型了。

  而这条线稳固下来的因素可从蜀国和魏国两方面来看。

  先说蜀国。进入三国时代的蜀国国力本在三国中最弱,还一直与魏国有着军事冲突,所以就军事实力上讲,吴国在这一带守成绰绰有余。而政治策略上,蜀国与魏国的立场矛盾是最尖锐的,魏国最为强大,联吴抗曹策略不可更改,那么就更不能与吴国交战从而陷入两面受敌的最为被动的形势,所以确实也没有在荆州这里再打什么心思。

  那魏国就是这条分界线面临的最大威胁了,为什么魏国不将这条线南推呢?

  第一是因为两国的军情。魏国居北,善陆战而不善水战,吴军则相反。在长江上作战的后果曹魏不是没有体会过,赤壁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这条分界线倘若真推到长江,对魏国作战未必有利,这也是这条分界线稳固的一个大前提——魏国短期内是不可能打过长江的。

  江淮平原则不然,吴军陆战不如曹军,孙权在位期间曾四次北伐,都没能攻下江淮的军事重镇——合肥,否则淮河以南就得并入东吴了,而正因此为据点曹魏得以坚守这一地带,但又不能南征,吴国也无法北伐,故而形成了一种制衡。

  第二则是曹魏采取的战略。首先曹操放弃汉中的时候就曾将汉中人口迁出,留空城给刘备,在江北也采取了同样坚壁清野的战略。在那个时代,战争的本质是争夺人口,人口是生产、作战的基础。虽然魏国在江北收缩,但人口北迁,本质上并不吃多少亏,而且没有人口的地方就没有物资生产,吴国只能拉长补给线。另一方面,三国鼎立的情况也确实给魏国也造成了一定掣肘,当时两面作战对任何一国始终都是不利的。

  第三还有之前的历史遗留影响给魏国带来的内部倾向。之前的赤壁之战是魏国的著名败退,基本证明魏国的水军作战力根本不足以跨过长江,在魏国本身占有北方、经济自足的情况下,朝野上下也没有什么动力去冒巨大损失发动南征。

  魏国不打过来,吴国也打不过去,这条线实际上代表着一个平衡点。虽然它不在长江上,但它的意义就是背靠长江;若无长江天险,身后一马平川,那这也不会存在。所以,魏国和吴国的分界,本质还是长江。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