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只历经了13年,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场运动中,它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它给封建王朝带来的思想却是前进的。今天我们主要谈谈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实行于1853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天京(南京),正是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度无疑在当时对政权巩固有积极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为了解决封建社会的土地分配制度,太平天国运动首先考虑到这点。不过土地最终的产生的财富和拥有权还是属于皇上帝。这制度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有效地集结民心向封建土地制度进行抨击。所以大多数百姓,尤其是长期受地主压迫的农民的大力支持,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受到大量的力量推进。

  同时,又对买卖婚姻提出了禁止,即“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点对当时的上层社会的买卖婚姻制度进行了打击,促进了下层社会总体幸福感上升。维护了大部分民众的家庭。此外还设置了县以下的行政制度,和规定余粮、余钱缴“国库”的办法,每家农副业收获,扣除口粮外,其余送缴“国库”按制发给。

  由此,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朝田亩制度》获得了大力支持,但是始终还是失败了呢?

  原因有两点:一,《天朝田亩制度》它虽然有利于农民的利益,但是触犯了封建地主及以上的大部分利益。它推崇的土地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平均主义,即使放在今天这个社会上,也无法实施,具有空想性和超前性,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不稳定性导致制度无法贯彻。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领导人开始腐朽,对待朝政不理不睬,大兴土木,没有的对制度的错误进行修改。制度的如同虚设,使得制度无法进一步实施。天京事变之后,《天朝田亩制度》的问题暴露得越彻底,太平天国不得不进行制度上的改革。

  随着天京事变的发生,杨清秀的被杀,石达开离开了天京,此时能帮洪秀全管理朝政的人已经不多了。洪仁的到来使洪秀全喜出望外,《资政新篇》,由此孕育而生。洪仁把他所在香港的先进经验一一写进了《资政新篇》。

  洪仁

  天京事变

  1859年,《资政新篇》问世,它的主要内容在于欲先立国先立政,对国家的用人,刑法制度,经济制度都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对清朝的陋习进行批判改革。对于地方经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医院,邮局等等。它是最早提出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第一本书,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纲领。

  《资政新篇》

  不过还没等《资政新篇》的进行改革,太平天国已经开始人心涣散,摇摇欲坠,改革难度越来越大。

  《资政新篇》虽然是近代较好的纲领,但领导人还是以传统行为为礼节,无法至上而下地进行改革,所以并未得到实施。加上国际条件对太平天国支持的缺失,太平天国运动举步维艰。

  1864年,洪秀全去世。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